48小时内,俄乌战场与外交圈同时地震。 特朗普突然将普京列入"黑名单"并威胁制裁,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 更微妙的是,德国主动向美国提出购买"爱国者"导弹援乌,欧洲正被推向对抗俄罗斯的最前线。
特朗普对普京亮出"黑名单"
7月10日,特朗普在接受NBC采访时公开表达对普京的强烈不满,直言"对俄罗斯感到失望",并预告将在7月14日发布涉俄"重大声明"。 美媒透露,声明核心内容是对俄新制裁法案及恢复对乌军援。 特朗普甚至暗示要给普京一个"小惊喜",矛头直指俄乌和谈僵局。
这一态度转变早有端倪,7月初俄美外长在东盟会议期间短暂会晤50分钟,美方以"上位者姿态"要求俄乌立即停火,遭俄外长拉夫罗夫冷对。 而就在几天前,特朗普还私下抱怨"泽连斯基是地球最伟大推销员",凸显其对乌克兰的微妙立场。
欧洲成军援"背锅侠"
特朗普的"重大声明"暗藏关键算计:要求北约全额支付援乌武器费用。 他此前更直接施压德国、西班牙等国,要求将本国现役"爱国者"防空系统移交乌克兰,费用由美欧分摊。 德总理默茨迅速回应"愿向美国采购新系统援乌",正中特朗普下怀,欧洲既要自掏腰包送装备,还需向美国加购新导弹填补防御空缺。
这种"借刀杀人"策略引发连锁反应, 挪威已启运1套"爱国者",德国追加30亿欧元援助(仅1.75亿为现汇),丹麦牵头北欧设援乌基金。 而俄方冷嘲:"每枚爱国者导弹都在给乌克兰棺材钉钉子。 "
3亿美元军援的"精算政治"
迫于俄军攻势,特朗普批准动用"总统特别拨款权",向乌提供价值3亿美元防御性武器,含"爱国者"导弹及中程火箭。 但这笔援助实为精打细算:金额不到拜登时期单次援助的12%,且武器已部署欧洲可三天抵乌。 更关键的是,它绕开国会审批,避免共和党强硬派阻挠。
军援摇摆之际,乌克兰战场告急。 7月8-10日,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累计发射超千架无人机及导弹,基辅防空圈从70公里萎缩至15公里。 乌士兵哀叹:"没有海马斯火箭炮,俄军坦克像逛街一样推进! "
泽连斯基的"外交乾坤术"
面对危机,泽连斯基紧急启动人事布局:拟调防长乌梅罗夫任驻美大使专攻国会游说。 同时接受德国"打折方案",即美欧合资购武替代无偿捐赠。 乌军更以无人机疯狂反击,半年瘫痪俄炼油厂49%产能,试图用不对称战果换谈判筹码。
但俄方攻势未减,朝鲜3万援军赶赴前线,俄在库尔斯克增兵20万。 克里姆林宫一边盛赞特朗普"解冻俄资产明智",一边在哈尔科夫集结11万兵力。 战场天平持续晃动。
从"胡萝卜"到"大棒"
特朗普年初曾向普京抛出诱饵:承诺推动美俄"大规模贸易"助俄经济喘息,并默许乌克兰不加入北约。 但随和谈僵局持续,华盛顿转向"大棒"政策,用制裁和军援施压莫斯科。 然而俄方早已看透:美参院新制裁法案欲对俄贸易伙伴征500%关税,但俄铀矿买家名单里赫然列着美国本土企业,去年交易额达6.24亿美元。
当德国忙着签导弹订单,当泽连斯基把防长变成"军火乞讨专员",3亿美元军援本质是给战争时钟再拧三圈发条。 而特朗普的"14日宣言",不过是把大棒举得更高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