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居然被推荐去演新版《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了! 就因为他那张脸和87版的宝玉像得离谱,圆脸蛋、含笑眼、温润气质,简直从书里走出来的世家公子。 但等等,这剧情是不是有点熟悉? 当年张继科也是从奥运冠军一头扎进娱乐圈,后来呢? 赌博丑闻、网红同框、教小孩打球,简直一部“冠军坠落史”。 现在轮到樊振东了,难道真要复刻师兄的老路?
先扯扯张继科那段儿。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他可是火出天际了。 综艺上不停,《偶像练习生》《跨界歌王》《女儿们的恋爱》,啥类型都接。还发歌,上央视晚会,那时候流量赚得哗哗的。
但后来画风就变了,居然和风评不佳的网红痞幼同框,俩人说话那叫一个“亲密”。再后来,赌博丑闻爆出来,娱乐圈混不下去,球也不打了,现在自己教小孩儿打球,据说月入能有个15-30万,但这和当初的奥运冠军光环比,简直天壤之别。
再说回樊振东。 他长得确实像贾宝玉,书里写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樊振东全中,圆脸、柔鼻、大眼睛,天生贵气。 但性格呢? 贾宝玉是个活泼E人,樊振东可是个腼腆I人,让他去演反差这么大的角色,专业演员都头大,别说一个乒乓球员了。 而且他刚在德甲拿下三连胜,势头正猛,事业重心明明在乒乓球上。
樊振东其实有好多路可以走。 比如像王励勤、刘国梁那样进体育系统。 王励勤从上海乒羽中心干到中国乒协副主席,这条路樊振东也能走,毕竟国家现在鼓励奥运冠军进行政岗位。
或者去国际组织,国际乒联缺中国人才,樊振东的国际知名度和赛事经验都是优势。 但他性格可能不太喜欢体制内的繁琐,更想突破自我。
当教练也行啊。 樊振东技术硬核,反手体系、直板横打都玩得溜,指导新生代没问题。 马龙、许昕转型教练就很成功。 搞商业化青训也行,在珠三角开训练营,依托高消费家长群体,市场潜力大。 但得避开张继科那种过度曝光的坑,专注技术输出。
国内比赛也挺香。 全运会、乒超联赛夺冠难度不亚于国际赛,既能保持状态,又能巩固粉丝基础。 就算退出WTT排名,国际乒联规则允许外卡或协会推荐参加世界杯、世乒赛,说不定还能以特邀选手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跨界不一定非进娱乐圈。 樊振东刚成了MLB中国区冠军荣耀大使,商业价值不降反升。 未来可以搞运动科技,比如和李宁、红双喜合作研发AI训练系统,或者投资智能球拍传感器,把实战经验变专利。 他本科学新闻传播的,还能联合高校开“乒乓球运动管理”专业,搞产教结合。
其他运动员转型参考多了去了。 李宁做品牌成商业巨头,王濛在综艺和自媒体混得风生水起。 姚明、刘国梁进协会当领导。 但田亮、刘璇早年转型演员就不太理想。 现在直播带货成新选择,孙杨、邢傲伟都在试水,但这行对形象管理要求极高。 也有翻车的,像前击剑运动员秦雪转型网红被指“擦边”,前体操队员吴柳芳因争议内容被封号。
张继科当年没选“留洋”, 樊振东呢? 他加盟德甲,还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美国乒乓球大联盟(MLB)的项目,这联赛融合竞技和娱乐,背靠北美体育商业市场,中国乒协还挺支持。这可比纯娱乐圈靠谱多了。
体制内晋升慢,比如刘国梁花了20年从教练干到乒协主席。 青训市场竞争也激烈,张继科、王皓已经占了部分市场,樊振东得搞差异化,比如专攻少儿体能加技术培训。 国际乒联万一改规则限制外卡,可能影响参赛机会,得提前布局自媒体维持影响力。
樊振东和张继科虽是师兄弟,但时代不同了。 现在职业联赛更成熟,乒协对运动员多元发展也更开放。 樊振东的尝试,打德甲、搞体育投资,更像在体育产业内部升级,而不是瞎跨界。 他那么专注打球,估计也不会乱来。所以问题来了:你们觉得樊振东该彻底远离娱乐圈,专注体育本行,还是趁年轻多试水不同领域? 万一他真去演了贾宝玉,你们会买账吗?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