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愣住!黄岩岛3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通过,未来还有机会吹填造岛

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又被打脸。9月11日,他们外交部跳出来“强烈抗议”,甚至召见中国驻菲临时代办。但中国外交部立刻回怼,明确表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全是中国的主权事务,不接受任何无理指责。

事情的导火索就在前一天。9月10日,国务院批复自然资源部的提案,批准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林草局同日公布详细信息,保护区总面积35.23平方公里,核心区12.4平方公里,实验区22.81平方公里。保护对象锁定珊瑚礁生态系统,这里有4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生物,生态价值极高。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环保行动。但黄岩岛的特殊性,让它天然带着政治光环。这里是南海的关键节点,菲律宾、日本等国在美国支持下多年觊觎。今年5月5日,菲律宾一艘护卫舰就曾企图闯入黄岩岛领海,被解放军南部战区海空兵力驱离。上个月,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也干了同样的事,结局一样被驱离。

这些动作背后,指向很明确。菲律宾和美国不承认中国在黄岩岛划定的直线基线,故意闯入,就是要在国际舆论上营造他们所谓的“公海”感觉,以此挑战中国海洋主权。

菲律宾的小算盘还更复杂。小马科斯政府内政问题堆成山,经济滞涨,民怨沸腾。他们需要一个转移视线的出口,于是挑动南海争端,打民族主义牌稳住执政。这种外部挑衅还能换来美国更多援助。从武器出售到军事训练,华盛顿提供的支持,对菲方来说很有诱惑。

更重要的是,菲律宾想把他们在南海的非法占据合法化。频繁闯入黄岩岛海域,可以制造事实上的“存在感”。以前,在保护区设立之前,中方面对这种行为主要是驱离。例如6月20日,菲律宾公务船“3006”号不理会中国海警多次警告,硬闯黄岩岛领海。海警只能采取喊话、伴航、水炮等方式逼退。

很多人当时不理解,这种明目张胆的侵入为什么不直接逮?原因有外交上的考量,也有执法依据的限制。现在设立保护区,执法权就会硬起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的行为,可以定性为非法捕捞、破坏生态、危害国家安全。接下来,中国海警可以直接登船检查、扣押船只,对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这实际上压缩了菲律宾在黄岩岛的“灰色地带”操作空间,他们不能再用“渔民作业”当遮羞布了。更妙的是,保护区的设立,也正好反驳了菲律宾等国长期散布的“中国破坏南海生态”的舆论。国家级保护区本就是环保行动,反而会让中国在海洋环境议题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有意思的是,这个动作和中国的填海造岛技术升级也形成了配合。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35000立方米级巨型耙吸挖泥船,计划2026年交付,效率是“天鲸号”的三倍,珊瑚破坏率降低85%。配合“珊瑚苗圃异地迁养”等技术,完全可以先迁走敏感珊瑚,再施工。这意味着保护区不会成为战略设施建设的负担。

菲律宾方面的反应则是又急又气。9月11日,他们在外交声明里声称黄岩岛是其领土,中方计划侵犯了他们的所谓“合法权益”,要求撤回国务院批复。这已经赤裸裸干涉中国内政。全世界都心知肚明,黄岩岛在历史和法理上都属于中国,菲律宾只是在唱一出政治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很直接: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保护区建设是为了维护生态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并点明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早已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黄岩岛根本不在其中,要求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炒作。

对于菲律宾的“抗议”,现实显得格外冷酷。九三阅兵后,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已无需作额外证明。在法理和实力的双重基础上,菲律宾无法阻止保护区建设。他们自己的军力水平有限,只能寄希望于美日韩。

但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自顾不暇,忙于“军改”,还发生了政治盟友遇刺的大事,日本政坛陷入权力内斗,石破茂辞职,韩国则在清算前总统尹锡悦相关案子,没有谁真会为菲律宾在南海的幻想付出成本。所以从效果看,这场所谓的抗议并没有在国际上掀起多少水花。

对菲律宾唯一的现实结果,就是在黄岩岛,他们的行动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旦进入保护区,执法手段会直接升级,法律依据清清楚楚。无论是公务船还是军舰,只要不获批准进入,就可能面对登临检查甚至扣押。这不仅给了中国更充足的执法理由,也让未来的灰色挑衅风险骤增。

黄岩岛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价值,而保护区设立则在环保、法理、战略多重维度强化了中国的控制力。这种安排既有对外的政治信号,也有对内的实际执法效力。在南海的这盘棋里,菲律宾看似“动作频频”,可每一步都在失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