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湛高铁那趟时速350公里的风,年底就要吹到咱茂名家门口了,这事儿,搁谁心里不美滋滋的?
盼了五年多,粤西老铁们总算要摸到“高铁时代”的真家伙了。
可这喜悦还没在心里捂热乎,一个巨尴尬的问题就蹦了出来,比牙疼还磨人:那个金光闪闪的“茂名南站”,咋就给扔在了几十公里外的电白坡心?
这感觉,就像你点了个豪华外卖,骑手小哥一个电话打过来:“喂,您的大餐到了,我就在城外那座山上,您自己来取一下哈。”
你说气不气人?
整个茂名,现在算上老的少的,足足四个高铁站,听着跟一线城市似的,特有面子。
茂南区一个茂名站,电白区一口气塞了仨:茂名南站、电白站、马踏站。
这布局,不知道的还以为咱电白才是宇宙中心呢。
可对于住在市区的老百姓,还有信宜、高州、化州那帮兄弟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他们坐着慢悠悠的普铁到了茂名站,以为马上就能换乘“复兴号”了,结果发现,嘿,还得再来一次“长征”,才能到那个所谓的“南站”。
于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在民间高手们的脑子里炸开了:干脆,咱自己修一条联络线,把市区的茂名站和远在天边的茂名南站给“焊”上!
怎么焊?
往地下挖!
一条7公里长的地下隧道,直接让高铁从市中心脚底下穿过去。
这方案,听着就带劲儿!
一旦打通,整个茂名的交通棋盘就活了。
市中心的人出门就能坐上350时速的快车,县里的老乡也能无缝对接,这小日子,想想都觉得舒坦。
可梦想这玩意儿,一沾上“钱”字,立马就变得骨感起来。
这7公里的地下“动脉”,算盘珠子一扒拉,每公里2个亿,总价14亿。
14个亿!
这数字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有人特豪气,一拍胸脯:“茂名去年GDP都4000亿了,不差这14亿!为了方便,必须建!”
我一听这话,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兄弟,GDP是GDP,那是全市男女老少一年到头拼死拼活干出来的总盘子,不是市长口袋里能随便掏的私房钱。
这就好比你邻居的公司年流水一个亿,你找他借两百块钱加油,他都得跟你说下个月。
咱得把这14亿掰开来算算。
这笔钱,能给市区多少条破破烂烂的路换上新沥青?
能让多少个老旧小区的孩子有个像样的活动场地?
能给多少老师涨点工资让他们安心教书?
咱不能光看着天上的飞机,忘了脚下的路还崴脚。
再说了,这地下的活儿,也不是在豆腐上切花那么简单。
在市区底下掏个7公里的大洞,让高铁在里面跑,这地质勘探、技术难度、安全风险,哪一样是小事?
万一挖到了什么不该挖的,或者将来出了点啥问题,这责任谁来背?
当然,一说这些,肯定就有人跳出来骂我“格局小”“没远见”。
“交通先行不懂吗?今天舍不得这点钱,明天就被人家甩得看不见尾灯!”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咱也得看菜吃饭。
发展不是闭着眼睛往前冲,是得在“想要什么”和“能给什么”之间找个平衡。
这条联络线,到底是能盘活全局的“点睛之笔”,还是一个为了面子好看的“豪华补丁”?
说到底,我最好奇的还是,当初那帮做规划的专家们,到底是咋想的?
是喝多了把图纸画歪了,还是压根就没来茂名街头走一走,看看老百姓去火车站得倒几趟公交车?
把一个服务于全茂名人民的高铁站,建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方便的地方,这背后,到底是一盘我们看不懂的深谋远虑,还是单纯的“何不食肉糜”?
这个问题,恐怕比争论那14个亿花得值不值,更值得咱们琢磨琢磨。
所以,这事儿,你怎么看?
这14亿,是咬碎了牙也得往外掏,还是先捂紧口袋,把家里的地扫干净再说?
评论区里,等你来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