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盆冷水,唤醒特朗普!中国这一本领,胜过美国两百倍!

到2025年的时候,特朗普再次当选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又在美国的每个角落回荡起来。

尽管洛杉矶大火的余波还未散去,许多人在天灾中失去了家园,但这丝毫没有阻挡美国右翼分子的活跃热情。特朗普似乎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精神象征,带领他们迈向更光明的未来。

就在特朗普试图让美国再次伟大之时,一个尴尬的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美国的造船业已经衰败不堪。

到2025年3月,日本《经济新闻》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的造船能力比起美国多了两百倍还多,要想重新振兴美国的造船行业,简直是白日做梦。

美国造船业的兴盛

回想美国造船业曾经的光辉,那段辉煌程度几乎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少有比拟的。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让世界各地的文明变得更加紧密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国家积累资本打下了基础。至于美国这个由昂撒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受到美洲大陆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制约,发展造船业以便展开国际贸易,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美国造船业的起步挺扎实,造船业与美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要想让国家繁荣,贸易顺畅是关键。那会儿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推动力,美国的造船业也一样飞快发展,和重工业一起呈现出迅猛的势头。

虽说美国造船业发展得挺红火,可跟欧洲那些老牌强国比起来,还差了不少,尤其是和英国比,差距就更明显。英国和美国虽然都是昂德路撒克逊族,民族关系挺近,但两国的关系却一直很不和谐,主要原因是北美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独立战争在英国人眼里,简直就是自己族中“逆子”闹反叛似的。

所以为了遏制美国的发展,英国可是使出各种手段,频繁设卡阻碍对方的贸易,导致美国的造船产业一直受到不少打击。

两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美国就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而英国为代表的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却逐渐走向了没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差不过十几年时间,这两场帝国主义的激烈冲突几乎把整个欧洲拆了个稀巴烂。曾经是全球贸易中心的欧洲,战后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最后战后都沦为了“国际乞丐”。

而离欧洲大陆远远的美国,正好抓住了这两次大战的机会,狠狠地捞了一把战争的好处,美国工业也随之起飞了。

造船行业离不开工业支撑,美国也进行过工业革命,可是受到英国的打压,缺少贸易订单。说到底,世界大战的火焰根本没有烧到自己,反倒让欧洲各国摊了底,两边都打得红眼了,迫切需要采购军事装备和物资,美国就变成了他们的重要买家。

比方说,二战伊始,日本为了支撑战斗力,得向美国买石油;德国呢,也得大量进口钢铁、橡胶这些关键材料,来制造武器装备。在这需求一天天膨胀的情况下,美国造船的指标不断上涨,渐渐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巨头。

“工业空心化”导致的衰落

说到底,大家都知道,美国造船行业的繁荣离不开它自身那一套工业基础。现在人们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不过,六十年前美国可是个拥有庞大工业体系的“克苏鲁级别”的怪物。

他的产能已经刷新了历史纪录,就算是只考虑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轻重型航空母舰总数也达到了惊人的155艘。这个吓人的数字,简直就是能把日本狠狠地摔死的实力!

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其实也是因为当时国内生产能力充足,所以才想着把物资输送到欧洲,帮他们一把,同时也缓解一下自己国内的过剩产能。

就是这么一个大国,如今竟然陷入造船业萎缩的局面,真让人觉得挺意外的。

一直以来,美国内部的声音都认为是别的国家抢走了造船订单,挤压了他们在造船产业的领先位置。这个说法我看啊,实在是没有依据。别忘了,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可是稳如泰山,就拿海军来说吧,他们绝不会坐视别人分走自己的利益。要是有人真敢这么干,美军舰队第一时间就会出面阻止。

其实想想美国的工业发展史,就能看出来,造船业的没落完全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科技变革的推动下,美国开始进行产业升级,逐步淘汰旧式工业,转向更高效、更节能的先进产业。也就是说,美国不得不把部分原有的工业链和资本往外迁,这一过程里,他们的造船业产能也逐步缩减了。

其实,靠着转型那些低价制造业完成产业升级,也不是不行,但美国最大的失误就在冷战结束后自甘堕落,放弃了工业,转而专注发展金融。结果呢,连最后一点完整的工业基础都差不多丧失殆尽,这一过程咱们也叫“产业空心化”。

虽然不少人反对这个观点,觉得美国其实还具备一些工业制造的实力,否则也不会出产各种装备用来做军售。我要说的是,美国失去的不是某个特定产业,而是整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现在,美国在军售方面大部分原材料都得依赖中国进口,零件的采购和维护也大多交由中国的分公司打理。原本规模庞大的造船工业体系,如今只剩下几家造船厂,还都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技术人才也流失得厉害。

造船这个活,可真是个高度靠产业链配合的行业,一旦缺了哪一块,造船的难度就会变得特别大,几乎寸步难行。

归根结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总认为靠美元的霸权地位就能一直稳坐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结果却“自己挖坑”放弃了原本支撑的工业基础,这下怪不得别人。

至今为止美国面临的窘状,以及中国造船的崛起

跟美国一比较,我国的造船业发展就明显不同。我国的船只制造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前的三十年,那叫个摸索、试探,走得挺艰难。第二个阶段呢,是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得到快速提升。

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辽阔的海岸线让咱们得组建一支舰队,保障国家安全,商船往来也特别关键。那会儿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苏联帮衬,所以造船行业也多是模仿苏联的船只来做。

就在那个时候,我国的先辈们不断尝试着、摸索着,为咱们的造船行业打下了根基。虽然受限于技术设备,但也为以后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造船行业逐渐融入了国际市场。凭借已经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鼓励自主研发。在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的造船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蓬勃发展起来。

这几十年来,我国不仅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从船体的设计到动力系统的优化,各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这些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智能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切割设备和激光复合焊接技术,不仅达到了高精度的生产要求,还实现了高效率的作业,可以说是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伐。

随着美国金融形势变得疲软,加上美元加息政策周期逐渐收尾,本来在全球掠夺经济利益的方法也变得没那么管用了。工业基础的动摇,让不少底层人群陷入裁员失业的困境,贫富差距也变得更加明显,内部矛盾不断加剧。造船业不过是美国各大产业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即使再困难,特朗普也得挖空心思把美国造船业的产能给拉回来。毕竟,有个核心问题谁也绕不开,那就是美国海军军舰的保养和维护。

这些年,美国的霸权体系明显出了点啥状况,四处露出破绽,导致海军舰队也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在南海跟中国对峙,一会儿又跑到中东给以色列撑场面,甚至还跟也门的胡塞武装硬碰硬,战斗强度那叫一个高柠檬。

在这么频繁的军事调动之下,海军舰队的维修保养和补给工作变得格外关键。

美国的海军被看作是它霸权的象征,要是连海军都扛不住,那可就得让人怀疑美国作为世界领头羊的面子了。早在2024年拜登当政的时候,美国海军在中东的事儿就没少出乱子。

这还算不上正式的战争,只是点点军事摩擦就让美国海军压力山大,一旦真的打起来,靠着这些服役时间太长、规模有限的航母编队,恐怕难以应对那种局面。所以,重新振兴美国造船产业变得尤为紧要。

特朗普一上台就提出了“制造业回流”这个想法,实际上也是试图补救一下,因为美国的就业压力挺大的,只能这么想办法缓解。但是,实际上美国已经没了发展制造业的基础,出色的技术工人都流失得差不多了,那些留下的,不过是在美国教育体系下养成的“巨婴”。这些人,要说能当技工,恐怕连个流水线工人都搞不懂工作原理。

截止到2024年,中国造船业的订单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4%,而完工的船只也达到了55%的份额。现在产能已经满载,这还不包括军工方面的生产水平。这个数字足以体现出中国造船业的实力有多牛,发展得相当不错。

回到美国这头,特朗普想要把造船业搞回以前的辉煌,简直像是白日做梦一样。中国的造船业正风起云涌,发展得可比一天到晚,技术都抢走了,想要从我们手里夺技术,几乎不可能。特朗普只能在韩国、日本这些市场份额稍微小点的国家下手,逼着他们把造船技术和资本转让过去。不过,就算这样操作,美国短期内也想迅速复兴造船业,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