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深夜讲话释放了哪些信号?拆解美联储的五个关键密码

北京时间7月1日晚11点,欧洲央行年度论坛的线上直播弹幕突然密集起来——当鲍威尔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这个罕见的肢体语言让彭博终端的利率期货报价瞬间跳动。这场被特朗普“手写信施压”笼罩的讲话,实则是美联储在三重压力下的一次战略交底:既要应对关税政策的滞后冲击,又要平衡内部鹰鸽分歧,更要守住央行独立性的最后防线。

一、降息时钟的齿轮为何突然加速?高盛提前三个月的预测藏着这些玄机

鲍威尔那句“绝大多数委员预计今年晚些时候降息”,看似延续6月FOMC的基调,实则暗藏玄机。对比点阵图数据会发现一个关键变化:6月时19位委员中8人预计降息两次,而鲍威尔此次用“绝大多数”一词,意味着内部共识已从“是否降息”转向“何时降息”。

高盛连夜将首次降息时点从12月提前至9月,并预测三次25基点降息,这个调整绝非拍脑袋——其首席经济学家Hatzius在报告里画了张关键图表:当关税实际传导率(企业转嫁成本比例)低于30%时,美联储降息窗口会显著提前。而最新供应链数据显示,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关税转嫁率仅15%,这正是高盛敢押注9月降息的核心逻辑。

但市场的定价更有意思:CME利率期货显示,7月降息概率从18%跳到25%,但9月概率突破55%。这种“近冷远热”的曲线,本质是交易员在为美联储设置“数据验证期”——7月3日的非农数据若低于12万(市场预期18万),7月降息概率可能瞬间飙升至40%。我认识的一位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昨晚就已建仓2年期美债期权,他的逻辑很直接:“鲍威尔说‘不排除任何会议行动’,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给我一个降息的理由’。”

二、关税这把刀如何卡住美联储的喉咙?十年前的历史正在重演

鲍威尔那句“没有关税现在已降息”,让我想起2018年特朗普首次加征关税时的情景。当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在国会听证会上暗示,关税可能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现在的情况更复杂:一方面,4月实施的10%基准关税尚未完全反映在CPI中,鲍威尔预测夏季核心PCE可能触及3.2%;另一方面,企业却在用“成本消化术”化解冲击——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其进口商品加价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通过压缩物流成本和自有品牌比例,愣是没让零售价涨上去。

这种“通胀预期高企但实际压力温和”的局面,让美联储陷入类似2015年的困境。当时耶伦团队因担忧油价反弹推迟加息,最终错失最佳窗口。现在鲍威尔面临的抉择是:若等关税影响完全显现再降息,可能错过经济软着陆的机会;若提前降息,又怕被指责向特朗普“屈服”。芝加哥联储的内部模型显示,关税对GDP的拖累可能在Q3达到0.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若被下修,降息时点可能进一步提前。

三、美联储内部的“宫斗剧”:鲍威尔如何平衡三派势力?

仔细研读FOMC委员近期发言,会发现内部已形成三个阵营:

激进降息派(沃勒、鲍曼):主张7月行动,理由是“通胀预期已锚定,再等会错失先机”。这派人私下担心,若9月才降息,可能无法对冲Q4可能出现的消费滑坡。

数据依赖派(鲍威尔、博斯蒂克):坚持“逐次会议决策”,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健康度。博斯蒂克上周在亚特兰大联储演讲时特意提到,“职位空缺率虽高,但主动辞职率在下降,说明劳动者信心在减弱”。

鹰派残余(乔治、卡什卡利):反对今年降息,认为“失业率4.5%仍低于自然失业率,降息可能引发工资-通胀螺旋”。但这派人在19人委员会中已不足4席,影响力日渐式微。

鲍威尔此次讲话的高明之处,在于用“数据依赖”模糊各派分歧,同时用“不排除任何会议”给激进派留口子。

四、特朗普的“逼宫”有多危险?1971年的历史教训正在敲响警钟

当特朗普在信中附上“全球利率排名表”时,懂行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话术:“降息能省数千亿利息”,这话看似算经济账,实则在瓦解美联储的政策逻辑——若货币政策沦为政府债务管理工具,央行独立性将荡然无存。

鲍威尔的回应“专注做好工作”透着无奈。但市场已开始计价“后鲍威尔时代”: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2026年6月降息概率达70%,而此时鲍威尔任期刚结束。这种预期背后,是投资者对“政治干预货币政策”的深度担忧。一位前美联储经济学家私下说:“鲍威尔现在每走一步,都在为央行独立性打保卫战,比2013年伯南克应对 taper时压力更大。”

五、市场正在上演“预期差博弈”:特斯拉暴跌与美债上涨的矛盾信号

鲍威尔讲话后,美股出现诡异分化:道指涨0.8%,但特斯拉暴跌7%。这种割裂揭示出市场的真实逻辑:资金在撤离“政治敏感股”,涌入“政策受益股”。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债市场:2年期收益率跌10基点至4.25%,10年期却微涨至4.0%,这种“短端下行长端持平”的曲线,说明交易员在押注“美联储降息但经济不衰退”的理想情景。

但高盛的警告值得警惕:其跨资产策略团队昨晚发布报告,指出“若9月首次降息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下探3.5%”。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2024年以来,每当10年期收益率跌破3.8%,标普500的风险溢价就会飙升。现在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7月非农、7月26日PCE、8月杰克逊霍尔年会,这三个时间点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关键。

结语:鲍威尔的“不可能三角”与投资者的生存法则

这场讲话暴露了鲍威尔当前面临的“不可能三角”:既要对抗关税带来的政策扭曲,又要维系内部团结,还要抵御政治干预。作为投资者,与其猜测美联储何时降息,不如建立“情景分析框架”:

乐观情景(概率40%):关税传导低于预期,9月降息25基点,美股科技股再创新高; 中性情景(概率50%):7月非农爆冷,7月降息25基点,但后续因通胀反复放缓节奏; 悲观情景(概率10%):特朗普推出新关税,美联储被迫在9月、10月连续降息50基点,市场陷入动荡。 我始终相信,在美联储政策最混沌的时期,反而是赚“认知差”钱的最佳时机。下周四的非农数据公布前,建议各位好好研究一下ADP就业报告里的“工时增速”——这个被忽视的指标,可能藏着鲍威尔下一步行动的真正密码。

(作者注:本文数据均来自美联储、高盛、CME等权威信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互动话题:你觉得鲍威尔会在9月前降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交易策略,点赞最高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美联储政策操作手册》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