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团掩护下的秘密外交!韩国用“议会交流”破解北京阅兵困局

还记得2022年韩国总统电视辩论会上那个名场面吗?候选人李在明刚说出"韩国不必介入台海问题",现场瞬间炸锅。 对手手指着他鼻子怒吼:"你这是亲华卖国! "聚光灯下,李在明脸色铁青。

三年后,这一幕仍在影响韩国最高决策层,当北京发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邀请函时,这位曾被贴上"亲华派"标签的总统,最终选择让第三号人物替他踏上去中国的飞机。

韩联社8月21日上午的独家爆料震动外交圈:中方原本邀请总统李在明出席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但青瓦台最终决定改派国会议长禹元植赴京。

在消息曝光前一天,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亲手将烫金邀请函递到禹元植手中。 距离阅兵仅剩13天临时换将,相当于在请柬名字上划杠重写。

为什么要换人? 韩国政坛的"亲华派"标签如同烫手山芋。 今年初国会质询时,在野党议员举着李在明三年前台海问题发言稿,逼问是否还在搞"亲中路线"。

棘手的是美军的反应,今年6月驻韩美军司令保罗·拉卡梅拉在闭门会议中警告:若韩国高层在敏感时段访华,可能影响《防卫费分担协定》谈判。 这些压力让李在明团队算了一笔账:参加阅兵的政治成本太高。

替代者禹元植绝非凑数人选

按韩国《政府组织法》排序,这位国会掌舵人地位仅次于总统和总理。 2023年2月尹锡悦弹劾案闹得最凶时,正是他带队飞往哈尔滨,不仅连访北京、沈阳、哈尔滨三城,破例获得中方领导人42分钟超长会见,比原定时间拉长近三倍。 当时他说的"对华友好是韩国核心国策",至今挂在韩国国会官网的访问公报里。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阅兵邀请背后藏着微妙试探

中方此次邀请八十余国元首,规格超过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仪式。 给韩国发总统级请柬,是想看看李在明敢不敢复制朴槿惠的经典场面。 2015年9月3日,身着宝蓝色外套的朴槿惠站在天安门城楼第一排,与领导人并肩观看导弹方阵。

当年这个动作让奥巴马政府暴跳如雷,白宫发言人连续三天向首尔抗议。 现在中美交恶程度远超十年前,韩国选择空间更窄。

禹元植的出行配置暗藏玄机

他不仅带着国会秘书长等十人随行团,启用"韩中议员联盟"这张牌。 这个2022年成立的百人议员组织,名义上是议会交流团体。 当代表团名单里塞进七名该联盟成员时,访华性质就变成了"国会外交行动"。 这招既应付中方高规格邀请,又能向美方解释:这不是政府政策转向,只是议员联谊。

韩国企业界的焦虑促成折中方案

今年1至7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达180亿美元,现代汽车在华销量暴跌34%。 三星电子更急得跳脚,其西安芯片厂正在扩建第三条生产线。 当大韩商工会议所把请愿书送进青瓦台时,着重标注了9月阅兵与10月APEC峰会的时间关联。 错过9月不可怕,若因此搞砸11月中韩领导人会晤,万亿韩元订单可能打水漂。

平衡术难演在现实数据上

韩国关税厅8月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仍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占进出口总额25%

韩国国防研究院同时提交的密报指出:美军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升级后,对中国东部军事设施的侦测精度提高了三倍。 一边是2400亿美元年贸易额的经济命脉,一边是美军釜山港停泊的核动力航母,韩国决策天平每天都在晃动。

中方回应显得意味深长

外交部官网在报道戴兵大使递交邀请函时,特意选用禹元植伸手接函的抓拍照片。 而2015年报道朴槿惠到访时,首页大图是两国元首握手大笑。 两张照片对比挂在韩国各大论坛,有网民在新闻下吐槽:"这差别待遇,比韩剧换男主角还明显。 "

选择议会外交也有历史教训

文在寅派议长访华后,次年就促成了领导人峰会。 如今国际环境更复杂,就在戴兵离开国会大楼两小时后,美国驻韩使馆文化参赞突然造访韩国国会外交委,讨论内容涉及"立法机构外事纪律"。 这种"巧合"被韩媒戏称为"即时监护"。

韩国舆论场正在撕裂

NAVER新闻热词榜前三位是"禹元植""9·3阅兵""亲华派",评论区里吵翻天。 支持派贴出首尔明洞商铺空置率47%的惨状,喊话"要饭碗还是要白宫面子";反对派则晒出朝韩边境美军装甲车照片,质问"被邻居打脸还去捧场? " 两派混战让总统民调波动三个百分点,相当于流失百万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