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洪武十五年春日,金陵城内一家名为“聚贤楼”的酒楼里,一位身穿普通商人服饰的中年男子起身准备离开。
他看向掌柜的,大声问道:“掌柜的,我这饭钱还要付吗?”
全酒楼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掌柜的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说出了七个字。
01
洪武十五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
金陵城内柳絮飞舞,街市上人声鼎沸。
朱元璋站在皇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繁华街道,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陛下,您又想微服出访了?”身边的贴身侍卫刘安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兴奋。
“刘安,你说朕坐在这高墙之内,能听到民间的真心话吗?”
刘安犹豫了一下。
“陛下圣明,自然...”
“别说这些场面话。”朱元璋摆摆手,“朕要听的是真话,不是奉承。”
刘安看着眼前这位开国皇帝,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男人曾经也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民间疾苦。
“陛下,那咱们?”
“换衣服,出城。”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石板路上。
两个身穿普通商人服饰的男子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朱元璋戴着一顶普通的毡帽,脸上的龙威被岁月的沧桑掩盖得恰到好处。
他走路的姿态稍微佝偻了一些,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做小买卖的商人。
“主...老板,咱们去哪里?”刘安差点叫错了称呼。
“找个热闹的地方,听听大家都在说什么。”
他们沿着主街走了一段,前方出现了一座三层的酒楼。
楼前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聚贤楼。
酒楼门口人来人往,看起来生意兴隆。
“就这里吧。”朱元璋停下脚步。
刘安点点头,两人径直走向酒楼大门。
“客官里边请!”
一个圆脸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
这人便是聚贤楼的掌柜的王老三。
王老三长得不算英俊,但一双眼睛特别有神,看人的时候总是能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
“掌柜的,有雅间吗?”朱元璋问道。
“有的有的,二位爷请跟我来。”
王老三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介绍着酒楼的招牌菜。
“咱们这里的东坡肉是一绝,还有白切鸡也是远近闻名。”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暗暗观察着这个掌柜的。
这人说话时眼神坦然,声音洪亮,看起来是个实在人。
他们被安排在二楼的一个临窗雅间。
透过窗棂可以看到街道上的繁华景象。
“二位爷想吃点什么?”王老三递上菜单。
朱元璋接过菜单,随意翻了翻。
“来一份东坡肉,一只白切鸡,再来一壶好酒。”
“好嘞,二位爷稍等。”
王老三退出房间,关上了门。
朱元璋走到窗边,透过木格窗看着楼下的街景。
“刘安,你觉得这掌柜的怎么样?”
“看起来挺实在的。”刘安在一旁回答。
“是啊,做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必然有他的道理。”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点头。
他喜欢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社会底层奋斗的普通人。
从他们身上,总能看到一些在朝堂上看不到的东西。
不一会儿,房门轻轻被推开。
一个年轻的伙计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二位爷,您的酒菜来了。”
伙计动作麻利地摆放着菜肴,每一样都做得精致可口。
02
朱元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东坡肉。
肉质软糯,肥而不腻,确实是上等的手艺。
“这手艺不错。”朱元璋对刘安说道。
“是啊,看起来这家店的厨子很有水平。”
两人一边吃着,一边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谈话声。
隔壁似乎坐着几个读书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如今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太平盛世啊。”
“是啊,皇上英明神武,咱们这些小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这些话听起来很好听,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他更想听到的是真实的声音,而不是这些冠冕堂皇的赞美。
“主人,您在想什么?”刘安小声问道。
“没什么,继续吃吧。”
朱元璋夹起一块鸡肉,细细品味着。
这时,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
听起来有好几个人正在上楼。
“王掌柜,今天生意不错啊。”
一个尖细的声音传了过来。
“张大人说笑了,小店哪敢跟您比呀。”
朱元璋听到这个对话,不由得停下了筷子。
那个被称为“张大人”的人,声音听起来有些熟悉。
“给我们安排个好点的房间,今天我带几个朋友过来尝尝。”
“好嘞,几位大人请跟我来。”
脚步声渐渐远去,但朱元璋的心中却起了波澜。
那个声音,他总觉得在哪里听过。
“刘安,你有没有觉得刚才那个人的声音很熟悉?”
刘安仔细回想了一下。
“好像确实有点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吃着饭菜。
过了一会儿,隔壁房间又传来了说话声。
这次的声音更加清晰,朱元璋终于听出来了。
那是户部的一个小官吏,叫张典史。
这个人朱元璋见过几次,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经常要向皇帝汇报财政状况,所以脸熟得很。
朱元璋的心中开始有些不安。
张典史要是认出了他,那可就麻烦了。
“我总觉得刚才在楼下看到一个很眼熟的人。”张典史的声音透过薄薄的墙壁传了过来。
“哦?什么人能让张兄如此在意?”另一个声音问道。
“说不上来,就是觉得特别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朱元璋和刘安对视了一眼。
事情开始变得复杂了。
“要不要离开?”刘安小声问道。
朱元璋摇摇头。
“不急,先看看情况再说。”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
如果真的被张典史认出来,那这次微服私访就要变成一场意外的相遇了。
“那个人长得挺有威严的,但穿得很普通,像是个商人。”张典史继续说着。
“商人而已,有什么好在意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的气质很特别。”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额头开始冒汗。
张典史的观察力比他想象的要敏锐。
这时,房门轻轻被推开了。
王老三端着一壶茶走了进来。
“二位爷,来壶好茶润润嗓子。”
朱元璋看着王老三,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掌柜的,隔壁房间的客人是什么来头?”
03
王老三愣了一下,随即笑道:
“都是些达官贵人,经常来咱们这里吃饭。”
“哦?什么官?”
“户部的张典史,还有几个衙门里的朋友。”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的担忧更加强烈了。
王老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多看了朱元璋几眼。
“客官,您没事吧?看起来脸色有些不太好。”
“没事,可能是酒喝多了。”朱元璋勉强笑了笑。
王老三点点头,退出了房间。
朱元璋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他发现王老三刚才看他的眼神有些异样,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主人,咱们现在怎么办?”刘安小声问道。
“再等等看。”
朱元璋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隔壁房间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张兄,你说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
“应该还在楼上,我刚才看到他们上了二楼。”
“要不要过去看看?”
朱元璋的心跳开始加速。
如果张典史真的过来,那事情就无法收拾了。
“算了,人家吃饭,我们过去干什么?”张典史说道。
朱元璋稍微松了一口气。
看来张典史还是有些分寸的。
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嘈杂声。
听起来像是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怎么回事?”隔壁房间有人问道。
“好像是伙计打翻了什么东西。”
朱元璋透过窗户往下看,发现楼下确实有些混乱。
一个伙计正在收拾地上的碎片,王老三在一旁指挥着。
“张兄,要不咱们下去看看?”
“也好。”
隔壁房间的人开始起身离开。
朱元璋听着脚步声远去,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
至少暂时不用担心被认出来了。
“主人,要不咱们也走吧?”刘安建议道。
朱元璋考虑了一下。
“再坐一会儿,看看情况。”
他总觉得今天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过了一会儿,王老三又上来了。
这次他的脸色有些凝重。
“二位爷,楼下出了点小意外,伙计不小心撞到了客人。”
“严重吗?”朱元璋问道。
“还好,就是衣服弄脏了,正在处理。”
王老三说着,眼神有意无意地扫了朱元璋几眼。
朱元璋感觉到了这种异样的目光。
这个掌柜的,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客官,您是第一次来咱们这里吃饭吧?”王老三忽然问道。
“是的,路过这里,看起来生意不错就进来了。”
“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您能满意咱们的菜。”
王老三的话听起来很正常,但朱元璋总觉得其中有些深意。
“掌柜的,您这里经常来达官贵人吗?”
“偶尔有一些,不过咱们这里主要还是做普通百姓的生意。”
王老三的回答很巧妙,既没有否认,也没有过分强调。
朱元璋对这个掌柜的越来越感兴趣了。
这时,楼下又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张典史他们又上楼了。
“王掌柜,那个客人处理好了吗?”张典史的声音传了过来。
“处理好了,张大人放心。”
“那就好,我刚才想起来,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一个特别眼熟的人。”
04
朱元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看来张典史还是没有放弃这个话题。
“什么人能让张大人如此在意?”王老三问道。
“就是在二楼的一个客人,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哦?二楼现在就几桌客人,都是普通的商人。”
王老三的回答很自然,但朱元璋听出了其中的保护意味。
“是吗?我要不要上去看看?”
“张大人,这样不太好吧?人家正在用餐呢。”
王老三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温和的阻止。
朱元璋暗暗点头。
这个掌柜的确实是个明白人。
“也是,算了算了。”张典史最终还是放弃了上来的想法。
朱元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危机暂时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王老三敲门进来。
“二位爷,菜还合口味吗?”
“很好,掌柜的手艺不错。”朱元璋由衷地夸赞道。
“那就好,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王老三说完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朱元璋一眼。
那个眼神很复杂,似乎在说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朱元璋明白了。
这个掌柜的,已经认出了他。
但是他选择了保护,而不是揭穿。
“刘安,你觉得这个掌柜的怎么样?”
“很有分寸,是个明白人。”
朱元璋点点头。
他对王老三的印象越来越好了。
隔壁房间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张兄,你就别想那个人了,咱们喝酒吧。”
“也是,可能是我想多了。”
张典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朱元璋知道,这个话题算是彻底过去了。
他开始考虑什么时候离开。
毕竟在这里待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听起来像是有客人在大声说话。
“怎么回事?”隔壁房间有人问道。
“好像是楼下有客人喝多了。”
朱元璋透过窗户往下看,发现楼下确实有几个人在大声嚷嚷。
王老三正在耐心地劝说着什么。
“这掌柜的真不容易。”刘安感叹道。
“是啊,做生意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
朱元璋看着楼下忙碌的王老三,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敬意。
这些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人,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们没有权力的保护,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生存。
“主人,咱们什么时候走?”刘安问道。
朱元璋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夕阳西下,街道上的人流开始变得稀少。
“差不多该走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这次微服私访虽然有些意外,但收获不小。
至少他见识了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普通人。
朱元璋走到门口,准备叫王老三来结账。
这时,隔壁房间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张典史他们也准备离开了。
“张兄,今天的饭菜不错,下次再来。”
“好,下次我请客。”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决定等他们先走再出去。
免得在楼梯上碰面,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过了一会儿,外面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王老三正好从楼下上来。
“二位爷,准备走了?”
“是的,麻烦算算账。”
05
王老三拿出账本,快速地算了一下。
“一共是三两银子。”
朱元璋点点头,这个价格很公道。
他从怀里掏出银子,交给了王老三。
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有人又上楼了。
朱元璋和王老三都停下了动作。
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楼梯口。
“王掌柜,刚才的账算错了,我上来补点钱。”
是张典史的声音!
朱元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本以为张典史已经离开了,没想到又回来了。
王老三的脸色也变得紧张起来。
“张大人,您稍等,我马上下来。”
“不用,我已经上来了。”
张典史的脚步声已经到了二楼。
朱元璋站在走廊里,已经无处可躲。
张典史一转身,就会看到他。
这时,王老三忽然大声说道:
“二位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他的声音故意提高了八度,显然是在提醒什么。
张典史听到声音,转过身来。
他的目光瞬间锁定在朱元璋身上。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遇。
张典史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朱元璋看着张典史,心中暗叫不好。
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张典史的嘴唇微微颤动,似乎想要说什么。
朱元璋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种警告的意味。
张典史立刻明白了什么,脸色变得更加复杂。
王老三站在两人中间,明显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
他的眼神在朱元璋和张典史之间来回扫视。
“张大人,您要补多少钱?”王老三打破了沉默。
张典史愣了一下,似乎忘记了自己上来的目的。
“啊,是的,补钱......”
他从怀里掏出一些银子,递给了王老三。
“够了够了,张大人您太客气了。”
王老三接过银子,眼神依然在两人之间游移。
朱元璋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很微妙了。
三个人都心知肚明发生了什么,但谁都不敢说出来。
“掌柜的,我这饭钱还要付吗?”朱元璋忽然大声问道。
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瞬间在空气中爆炸。
张典史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全酒楼的人都能听到这个问题。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皇帝,那这个问题就太敏感了。
如果他不是,那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王老三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深深地看了朱元璋一眼,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楼下的客人都抬起头,等待着这个答案。
张典史更是屏住了呼吸。
这个答案将决定很多事情。
王老三的嘴唇微微颤动。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说的话,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王老三缓缓说出了七个字:
“客官您说笑了呢。”
这七个字说得不重不轻,恰到好处。
既没有直接承认认出了什么,也没有拒绝收钱。
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这个敏感的问题化解了。
张典史听到这个回答,脸上的表情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
他的眉头紧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这...这怎么可能?”他在心中暗暗自问。
如果眼前这个人真的是皇上,掌柜的怎么敢用这种语气说话?
可是如果不是,为什么会问出那样的问题?
06
张典史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小店薄利,全靠各位客官照顾,哪敢不收钱呢。”王老三接着说道。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手心里已经全是汗水。
这句话说得更加巧妙。
既强调了店铺的普通性质,又表明了对所有客人的一视同仁。
张典史听着这些话,心中的疑惑反而更深了。
“如果真的是皇上,这掌柜的胆子也太大了。”
“可是如果不是,刚才那个问题又怎么解释?”
他的目光在朱元璋和王老三之间来回游移。
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朱元璋听到王老三的回答,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个回答不仅机智,更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
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和智慧。
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敬佩。
“掌柜的说得对,做生意不容易。”朱元璋笑着说道。
他的笑容很自然,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
王老三看着朱元璋的笑容,心中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
但他知道,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
张典史还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看着。
“那好,这是三两银子。”朱元璋把银子递给了王老三。
王老三接过银子,手指微微颤抖。
这三两银子,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谢谢客官,欢迎下次再来。”
张典史看着这一切,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从掌柜的反应来看,这个人应该不是皇帝。
毕竟真的是皇帝,谁敢收他的钱?
而且皇上又怎么可能真的到这种小酒楼来吃饭?
“我一定是想多了。”张典史在心中自我安慰道。
“可能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朱元璋看着张典史脸上表情的变化,知道危机基本过去了。
王老三的那七个字,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我们走了。”朱元璋对王老三点了点头。
“二位爷慢走,路上小心。”
王老三的声音听起来很正常,但内心还是忐忑不安。
朱元璋和刘安向楼梯走去。
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就像普通的客人一样。
张典史站在原地,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们的背影。
那个身影,确实很有威严。
但威严的人多了去了,不一定就是皇帝。
“我真的是想太多了。”他最终摇了摇头。
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张典史还在发呆。
王老三看着他的样子,主动走了过去。
“张大人,您没事吧?”
“没事,就是觉得刚才那个客人特别眼熟。”
张典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可能是在街上见过吧,咱们城里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
王老三的解释很合理,而且说得很自然。
“而且能在街上遇到,说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07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张典史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也是,我想多了。”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可能是最近公务太忙,有些神经过敏了。”
王老三点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表情。
“张大人日理万机,确实辛苦。”
“哪里哪里,比起皇上,我们这些小官算什么。”
张典史说完这句话,忽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王掌柜,刚才那个客人问要不要付钱,你觉得奇怪吗?”
王老三的心跳瞬间加速,但脸上还是保持着镇定。
“有些客人喝多了,说话确实会有些奇怪。”
“而且可能是在别的地方吃过霸王餐,所以开玩笑问问。”
这个解释很合理,张典史点了点头。
“确实有这种可能。”
“或者就是单纯的开玩笑而已。”王老三补充道。
张典史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王掌柜,今天谢谢你了,菜很好吃。”
“张大人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张典史转身向楼梯走去。
走到楼梯口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
“王掌柜,下次我还来。”
“随时欢迎张大人光临。”
张典史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王老三站在二楼的走廊里,腿有些发软。
刚才的那一幕,真的是太惊险了。
他扶着墙壁,深深地吸了几口气。
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后背。
“那七个字,希望说得对。”他在心中默默祈祷。
如果猜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如果猜对了,那今天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王老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中还在回味着刚才的对话。
那位客人的眼神,确实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那种从容淡定,那种不怒自威,都让人印象深刻。
“不管是谁,能化险为夷就好。”他在心中安慰着自己。
朱元璋和刘安走出酒楼,街道上的夕阳已经西下。
金色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给整个街道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主人,您刚才那个问题......”刘安小声问道。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和不解。
“我想试试这个掌柜的到底有多聪明。”朱元璋回答道。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他的回答确实很巧妙。”
刘安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心中还是有些后怕。
“如果他回答错了,会怎么样?”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远方的夕阳。
“那就说明朕看错了人。”
“但显然,朕没有看错。”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深深的满意。
“不仅巧妙,还有大智慧。”
朱元璋对王老三的评价很高。
在他见过的无数人中,能在如此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的人不多。
而能用如此巧妙方式化解危机的人更少。
“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他们沿着街道慢慢走着。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聚贤楼,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那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
“聚贤楼,名字起得好。”
“确实聚集了贤人。”
朱元璋的话让刘安有些不解。
“主人指的是?”
“那个掌柜的,就是个贤人。”
08
朱元璋的语气很肯定。
“刘安,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刚才那样的回答?”
刘安想了想,仔细斟酌着词句。
“既要有智慧,又要有勇气,还要有分寸感。”
“说得对,这样的人不多见。”
朱元璋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他决定要对这个掌柜的有所表示。
这样的人才,值得被奖励和保护。
“回宫吧,朕有事要安排。”
他们加快了脚步,向皇宫的方向走去。
夜幕降临,金陵城逐渐安静下来。
聚贤楼里还有几桌客人在用餐。
王老三忙碌着招呼客人,表面上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老板,您今天怎么了?”一个伙计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可能是有些累了。”
王老三勉强笑了笑。
他不能告诉任何人今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秘密,必须烂在他的肚子里。
“您早点休息吧,我们收拾就行了。”
伙计很体贴,王老三点了点头。
回到后院的房间里,王老三瘫坐在椅子上。
今天的事情,让他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
一场惊险而又奇妙的梦。
“那七个字,真的救了所有人吗?”
他在心中反复回味着那个瞬间。
那种生死一线的紧张感,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心跳加速。
第二天,朱元璋在朝堂上处理政务时,心情格外好。
“陛下,您今天心情不错?”礼部尚书观察到了朱元璋的表情变化。
“是的,朕昨天遇到了一个有趣的人。”
朱元璋没有详细说明,但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什么样的人能让陛下如此高兴?”
“一个有大智慧的普通人。”
朱元璋的回答让满朝文武都很好奇。
但他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开始处理其他政务。
当天下午,朱元璋叫来李公公。
“去工部做一块匾额。”他详细说明了要求。
几天后,几个穿官服的人来到聚贤楼。
王老三看到心中一紧,以为有麻烦找上门。
“皇上有赏。”太监的话让他差点跌坐在地。
“先跪下听旨。”
太监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聚贤楼掌柜王老三,为人正直,经营有道,特赐匾额一块。钦此。”
王老三脑子一片空白,终于确认了那天客人的身份。
“谢皇上恩典!”他含泪磕头。
太监们抬来匾额,上面写着“民间智者”四个金字。
匾额用上等红木制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太监吩咐道。
围观群众发出惊叹:“皇上亲自赐匾,这是天大的荣耀!”
王老三却始终没说出真相,知道有些秘密要带进棺材。
从此聚贤楼名气更大,生意更好。
但王老三从未对任何人说起那天的事,即使最亲近的家人也守口如瓶。
多年后有人问起匾额来历,他总是笑着说:“做人要有分寸,做事要有智慧。”
至于那天到底发生什么,他始终保密。
朱元璋时常想起那个春天午后和那个有智慧的掌柜。
那七个字不仅拯救了酒楼,更展现了普通人的大智慧。
王老三用智慧诠释了什么叫“民间智者”。
这个故事成为佳话,在民间流传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