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酒楼吃饭,问掌柜:我要付钱吗?掌柜用7个字救下全酒楼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洪武十五年春日,金陵城内一家名为“聚贤楼”的酒楼里,一位身穿普通商人服饰的中年男子起身准备离开。

他看向掌柜的,大声问道:“掌柜的,我这饭钱还要付吗?”

全酒楼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掌柜的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说出了七个字。

01

洪武十五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

金陵城内柳絮飞舞,街市上人声鼎沸。

朱元璋站在皇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繁华街道,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陛下,您又想微服出访了?”身边的贴身侍卫刘安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兴奋。

“刘安,你说朕坐在这高墙之内,能听到民间的真心话吗?”

刘安犹豫了一下。

“陛下圣明,自然...”

“别说这些场面话。”朱元璋摆摆手,“朕要听的是真话,不是奉承。”

刘安看着眼前这位开国皇帝,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男人曾经也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民间疾苦。

“陛下,那咱们?”

“换衣服,出城。”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石板路上。

两个身穿普通商人服饰的男子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朱元璋戴着一顶普通的毡帽,脸上的龙威被岁月的沧桑掩盖得恰到好处。

他走路的姿态稍微佝偻了一些,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做小买卖的商人。

“主...老板,咱们去哪里?”刘安差点叫错了称呼。

“找个热闹的地方,听听大家都在说什么。”

他们沿着主街走了一段,前方出现了一座三层的酒楼。

楼前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聚贤楼。

酒楼门口人来人往,看起来生意兴隆。

“就这里吧。”朱元璋停下脚步。

刘安点点头,两人径直走向酒楼大门。

“客官里边请!”

一个圆脸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

这人便是聚贤楼的掌柜的王老三。

王老三长得不算英俊,但一双眼睛特别有神,看人的时候总是能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

“掌柜的,有雅间吗?”朱元璋问道。

“有的有的,二位爷请跟我来。”

王老三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介绍着酒楼的招牌菜。

“咱们这里的东坡肉是一绝,还有白切鸡也是远近闻名。”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暗暗观察着这个掌柜的。

这人说话时眼神坦然,声音洪亮,看起来是个实在人。

他们被安排在二楼的一个临窗雅间。

透过窗棂可以看到街道上的繁华景象。

“二位爷想吃点什么?”王老三递上菜单。

朱元璋接过菜单,随意翻了翻。

“来一份东坡肉,一只白切鸡,再来一壶好酒。”

“好嘞,二位爷稍等。”

王老三退出房间,关上了门。

朱元璋走到窗边,透过木格窗看着楼下的街景。

“刘安,你觉得这掌柜的怎么样?”

“看起来挺实在的。”刘安在一旁回答。

“是啊,做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必然有他的道理。”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点头。

他喜欢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社会底层奋斗的普通人。

从他们身上,总能看到一些在朝堂上看不到的东西。

不一会儿,房门轻轻被推开。

一个年轻的伙计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二位爷,您的酒菜来了。”

伙计动作麻利地摆放着菜肴,每一样都做得精致可口。

02

朱元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东坡肉。

肉质软糯,肥而不腻,确实是上等的手艺。

“这手艺不错。”朱元璋对刘安说道。

“是啊,看起来这家店的厨子很有水平。”

两人一边吃着,一边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谈话声。

隔壁似乎坐着几个读书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如今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太平盛世啊。”

“是啊,皇上英明神武,咱们这些小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这些话听起来很好听,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他更想听到的是真实的声音,而不是这些冠冕堂皇的赞美。

“主人,您在想什么?”刘安小声问道。

“没什么,继续吃吧。”

朱元璋夹起一块鸡肉,细细品味着。

这时,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

听起来有好几个人正在上楼。

“王掌柜,今天生意不错啊。”

一个尖细的声音传了过来。

“张大人说笑了,小店哪敢跟您比呀。”

朱元璋听到这个对话,不由得停下了筷子。

那个被称为“张大人”的人,声音听起来有些熟悉。

“给我们安排个好点的房间,今天我带几个朋友过来尝尝。”

“好嘞,几位大人请跟我来。”

脚步声渐渐远去,但朱元璋的心中却起了波澜。

那个声音,他总觉得在哪里听过。

“刘安,你有没有觉得刚才那个人的声音很熟悉?”

刘安仔细回想了一下。

“好像确实有点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吃着饭菜。

过了一会儿,隔壁房间又传来了说话声。

这次的声音更加清晰,朱元璋终于听出来了。

那是户部的一个小官吏,叫张典史。

这个人朱元璋见过几次,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经常要向皇帝汇报财政状况,所以脸熟得很。

朱元璋的心中开始有些不安。

张典史要是认出了他,那可就麻烦了。

“我总觉得刚才在楼下看到一个很眼熟的人。”张典史的声音透过薄薄的墙壁传了过来。

“哦?什么人能让张兄如此在意?”另一个声音问道。

“说不上来,就是觉得特别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朱元璋和刘安对视了一眼。

事情开始变得复杂了。

“要不要离开?”刘安小声问道。

朱元璋摇摇头。

“不急,先看看情况再说。”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

如果真的被张典史认出来,那这次微服私访就要变成一场意外的相遇了。

“那个人长得挺有威严的,但穿得很普通,像是个商人。”张典史继续说着。

“商人而已,有什么好在意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的气质很特别。”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额头开始冒汗。

张典史的观察力比他想象的要敏锐。

这时,房门轻轻被推开了。

王老三端着一壶茶走了进来。

“二位爷,来壶好茶润润嗓子。”

朱元璋看着王老三,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掌柜的,隔壁房间的客人是什么来头?”

03

王老三愣了一下,随即笑道:

“都是些达官贵人,经常来咱们这里吃饭。”

“哦?什么官?”

“户部的张典史,还有几个衙门里的朋友。”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的担忧更加强烈了。

王老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多看了朱元璋几眼。

“客官,您没事吧?看起来脸色有些不太好。”

“没事,可能是酒喝多了。”朱元璋勉强笑了笑。

王老三点点头,退出了房间。

朱元璋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他发现王老三刚才看他的眼神有些异样,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主人,咱们现在怎么办?”刘安小声问道。

“再等等看。”

朱元璋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隔壁房间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张兄,你说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

“应该还在楼上,我刚才看到他们上了二楼。”

“要不要过去看看?”

朱元璋的心跳开始加速。

如果张典史真的过来,那事情就无法收拾了。

“算了,人家吃饭,我们过去干什么?”张典史说道。

朱元璋稍微松了一口气。

看来张典史还是有些分寸的。

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嘈杂声。

听起来像是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怎么回事?”隔壁房间有人问道。

“好像是伙计打翻了什么东西。”

朱元璋透过窗户往下看,发现楼下确实有些混乱。

一个伙计正在收拾地上的碎片,王老三在一旁指挥着。

“张兄,要不咱们下去看看?”

“也好。”

隔壁房间的人开始起身离开。

朱元璋听着脚步声远去,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

至少暂时不用担心被认出来了。

“主人,要不咱们也走吧?”刘安建议道。

朱元璋考虑了一下。

“再坐一会儿,看看情况。”

他总觉得今天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过了一会儿,王老三又上来了。

这次他的脸色有些凝重。

“二位爷,楼下出了点小意外,伙计不小心撞到了客人。”

“严重吗?”朱元璋问道。

“还好,就是衣服弄脏了,正在处理。”

王老三说着,眼神有意无意地扫了朱元璋几眼。

朱元璋感觉到了这种异样的目光。

这个掌柜的,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客官,您是第一次来咱们这里吃饭吧?”王老三忽然问道。

“是的,路过这里,看起来生意不错就进来了。”

“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您能满意咱们的菜。”

王老三的话听起来很正常,但朱元璋总觉得其中有些深意。

“掌柜的,您这里经常来达官贵人吗?”

“偶尔有一些,不过咱们这里主要还是做普通百姓的生意。”

王老三的回答很巧妙,既没有否认,也没有过分强调。

朱元璋对这个掌柜的越来越感兴趣了。

这时,楼下又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张典史他们又上楼了。

“王掌柜,那个客人处理好了吗?”张典史的声音传了过来。

“处理好了,张大人放心。”

“那就好,我刚才想起来,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一个特别眼熟的人。”

04

朱元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看来张典史还是没有放弃这个话题。

“什么人能让张大人如此在意?”王老三问道。

“就是在二楼的一个客人,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哦?二楼现在就几桌客人,都是普通的商人。”

王老三的回答很自然,但朱元璋听出了其中的保护意味。

“是吗?我要不要上去看看?”

“张大人,这样不太好吧?人家正在用餐呢。”

王老三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温和的阻止。

朱元璋暗暗点头。

这个掌柜的确实是个明白人。

“也是,算了算了。”张典史最终还是放弃了上来的想法。

朱元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危机暂时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王老三敲门进来。

“二位爷,菜还合口味吗?”

“很好,掌柜的手艺不错。”朱元璋由衷地夸赞道。

“那就好,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王老三说完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朱元璋一眼。

那个眼神很复杂,似乎在说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朱元璋明白了。

这个掌柜的,已经认出了他。

但是他选择了保护,而不是揭穿。

“刘安,你觉得这个掌柜的怎么样?”

“很有分寸,是个明白人。”

朱元璋点点头。

他对王老三的印象越来越好了。

隔壁房间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张兄,你就别想那个人了,咱们喝酒吧。”

“也是,可能是我想多了。”

张典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朱元璋知道,这个话题算是彻底过去了。

他开始考虑什么时候离开。

毕竟在这里待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听起来像是有客人在大声说话。

“怎么回事?”隔壁房间有人问道。

“好像是楼下有客人喝多了。”

朱元璋透过窗户往下看,发现楼下确实有几个人在大声嚷嚷。

王老三正在耐心地劝说着什么。

“这掌柜的真不容易。”刘安感叹道。

“是啊,做生意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

朱元璋看着楼下忙碌的王老三,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敬意。

这些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人,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们没有权力的保护,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生存。

“主人,咱们什么时候走?”刘安问道。

朱元璋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夕阳西下,街道上的人流开始变得稀少。

“差不多该走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这次微服私访虽然有些意外,但收获不小。

至少他见识了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普通人。

朱元璋走到门口,准备叫王老三来结账。

这时,隔壁房间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张典史他们也准备离开了。

“张兄,今天的饭菜不错,下次再来。”

“好,下次我请客。”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决定等他们先走再出去。

免得在楼梯上碰面,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过了一会儿,外面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王老三正好从楼下上来。

“二位爷,准备走了?”

“是的,麻烦算算账。”

05

王老三拿出账本,快速地算了一下。

“一共是三两银子。”

朱元璋点点头,这个价格很公道。

他从怀里掏出银子,交给了王老三。

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听起来有人又上楼了。

朱元璋和王老三都停下了动作。

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楼梯口。

“王掌柜,刚才的账算错了,我上来补点钱。”

是张典史的声音!

朱元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本以为张典史已经离开了,没想到又回来了。

王老三的脸色也变得紧张起来。

“张大人,您稍等,我马上下来。”

“不用,我已经上来了。”

张典史的脚步声已经到了二楼。

朱元璋站在走廊里,已经无处可躲。

张典史一转身,就会看到他。

这时,王老三忽然大声说道:

“二位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他的声音故意提高了八度,显然是在提醒什么。

张典史听到声音,转过身来。

他的目光瞬间锁定在朱元璋身上。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遇。

张典史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朱元璋看着张典史,心中暗叫不好。

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张典史的嘴唇微微颤动,似乎想要说什么。

朱元璋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种警告的意味。

张典史立刻明白了什么,脸色变得更加复杂。

王老三站在两人中间,明显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

他的眼神在朱元璋和张典史之间来回扫视。

“张大人,您要补多少钱?”王老三打破了沉默。

张典史愣了一下,似乎忘记了自己上来的目的。

“啊,是的,补钱......”

他从怀里掏出一些银子,递给了王老三。

“够了够了,张大人您太客气了。”

王老三接过银子,眼神依然在两人之间游移。

朱元璋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很微妙了。

三个人都心知肚明发生了什么,但谁都不敢说出来。

“掌柜的,我这饭钱还要付吗?”朱元璋忽然大声问道。

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瞬间在空气中爆炸。

张典史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全酒楼的人都能听到这个问题。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皇帝,那这个问题就太敏感了。

如果他不是,那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王老三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深深地看了朱元璋一眼,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楼下的客人都抬起头,等待着这个答案。

张典史更是屏住了呼吸。

这个答案将决定很多事情。

王老三的嘴唇微微颤动。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说的话,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王老三缓缓说出了七个字:

“客官您说笑了呢。”

这七个字说得不重不轻,恰到好处。

既没有直接承认认出了什么,也没有拒绝收钱。

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这个敏感的问题化解了。

张典史听到这个回答,脸上的表情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

他的眉头紧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这...这怎么可能?”他在心中暗暗自问。

如果眼前这个人真的是皇上,掌柜的怎么敢用这种语气说话?

可是如果不是,为什么会问出那样的问题?

06

张典史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小店薄利,全靠各位客官照顾,哪敢不收钱呢。”王老三接着说道。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手心里已经全是汗水。

这句话说得更加巧妙。

既强调了店铺的普通性质,又表明了对所有客人的一视同仁。

张典史听着这些话,心中的疑惑反而更深了。

“如果真的是皇上,这掌柜的胆子也太大了。”

“可是如果不是,刚才那个问题又怎么解释?”

他的目光在朱元璋和王老三之间来回游移。

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朱元璋听到王老三的回答,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个回答不仅机智,更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

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和智慧。

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敬佩。

“掌柜的说得对,做生意不容易。”朱元璋笑着说道。

他的笑容很自然,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

王老三看着朱元璋的笑容,心中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

但他知道,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

张典史还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看着。

“那好,这是三两银子。”朱元璋把银子递给了王老三。

王老三接过银子,手指微微颤抖。

这三两银子,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谢谢客官,欢迎下次再来。”

张典史看着这一切,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从掌柜的反应来看,这个人应该不是皇帝。

毕竟真的是皇帝,谁敢收他的钱?

而且皇上又怎么可能真的到这种小酒楼来吃饭?

“我一定是想多了。”张典史在心中自我安慰道。

“可能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朱元璋看着张典史脸上表情的变化,知道危机基本过去了。

王老三的那七个字,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我们走了。”朱元璋对王老三点了点头。

“二位爷慢走,路上小心。”

王老三的声音听起来很正常,但内心还是忐忑不安。

朱元璋和刘安向楼梯走去。

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就像普通的客人一样。

张典史站在原地,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们的背影。

那个身影,确实很有威严。

但威严的人多了去了,不一定就是皇帝。

“我真的是想太多了。”他最终摇了摇头。

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张典史还在发呆。

王老三看着他的样子,主动走了过去。

“张大人,您没事吧?”

“没事,就是觉得刚才那个客人特别眼熟。”

张典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可能是在街上见过吧,咱们城里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

王老三的解释很合理,而且说得很自然。

“而且能在街上遇到,说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07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张典史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也是,我想多了。”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可能是最近公务太忙,有些神经过敏了。”

王老三点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表情。

“张大人日理万机,确实辛苦。”

“哪里哪里,比起皇上,我们这些小官算什么。”

张典史说完这句话,忽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王掌柜,刚才那个客人问要不要付钱,你觉得奇怪吗?”

王老三的心跳瞬间加速,但脸上还是保持着镇定。

“有些客人喝多了,说话确实会有些奇怪。”

“而且可能是在别的地方吃过霸王餐,所以开玩笑问问。”

这个解释很合理,张典史点了点头。

“确实有这种可能。”

“或者就是单纯的开玩笑而已。”王老三补充道。

张典史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王掌柜,今天谢谢你了,菜很好吃。”

“张大人客气了,都是应该的。”

张典史转身向楼梯走去。

走到楼梯口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

“王掌柜,下次我还来。”

“随时欢迎张大人光临。”

张典史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王老三站在二楼的走廊里,腿有些发软。

刚才的那一幕,真的是太惊险了。

他扶着墙壁,深深地吸了几口气。

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后背。

“那七个字,希望说得对。”他在心中默默祈祷。

如果猜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如果猜对了,那今天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王老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中还在回味着刚才的对话。

那位客人的眼神,确实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那种从容淡定,那种不怒自威,都让人印象深刻。

“不管是谁,能化险为夷就好。”他在心中安慰着自己。

朱元璋和刘安走出酒楼,街道上的夕阳已经西下。

金色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给整个街道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主人,您刚才那个问题......”刘安小声问道。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和不解。

“我想试试这个掌柜的到底有多聪明。”朱元璋回答道。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他的回答确实很巧妙。”

刘安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心中还是有些后怕。

“如果他回答错了,会怎么样?”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远方的夕阳。

“那就说明朕看错了人。”

“但显然,朕没有看错。”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深深的满意。

“不仅巧妙,还有大智慧。”

朱元璋对王老三的评价很高。

在他见过的无数人中,能在如此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的人不多。

而能用如此巧妙方式化解危机的人更少。

“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他们沿着街道慢慢走着。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聚贤楼,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那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

“聚贤楼,名字起得好。”

“确实聚集了贤人。”

朱元璋的话让刘安有些不解。

“主人指的是?”

“那个掌柜的,就是个贤人。”

08

朱元璋的语气很肯定。

“刘安,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刚才那样的回答?”

刘安想了想,仔细斟酌着词句。

“既要有智慧,又要有勇气,还要有分寸感。”

“说得对,这样的人不多见。”

朱元璋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他决定要对这个掌柜的有所表示。

这样的人才,值得被奖励和保护。

“回宫吧,朕有事要安排。”

他们加快了脚步,向皇宫的方向走去。

夜幕降临,金陵城逐渐安静下来。

聚贤楼里还有几桌客人在用餐。

王老三忙碌着招呼客人,表面上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老板,您今天怎么了?”一个伙计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可能是有些累了。”

王老三勉强笑了笑。

他不能告诉任何人今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秘密,必须烂在他的肚子里。

“您早点休息吧,我们收拾就行了。”

伙计很体贴,王老三点了点头。

回到后院的房间里,王老三瘫坐在椅子上。

今天的事情,让他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

一场惊险而又奇妙的梦。

“那七个字,真的救了所有人吗?”

他在心中反复回味着那个瞬间。

那种生死一线的紧张感,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心跳加速。

第二天,朱元璋在朝堂上处理政务时,心情格外好。

“陛下,您今天心情不错?”礼部尚书观察到了朱元璋的表情变化。

“是的,朕昨天遇到了一个有趣的人。”

朱元璋没有详细说明,但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什么样的人能让陛下如此高兴?”

“一个有大智慧的普通人。”

朱元璋的回答让满朝文武都很好奇。

但他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开始处理其他政务。

当天下午,朱元璋叫来李公公。

“去工部做一块匾额。”他详细说明了要求。

几天后,几个穿官服的人来到聚贤楼。

王老三看到心中一紧,以为有麻烦找上门。

“皇上有赏。”太监的话让他差点跌坐在地。

“先跪下听旨。”

太监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聚贤楼掌柜王老三,为人正直,经营有道,特赐匾额一块。钦此。”

王老三脑子一片空白,终于确认了那天客人的身份。

“谢皇上恩典!”他含泪磕头。

太监们抬来匾额,上面写着“民间智者”四个金字。

匾额用上等红木制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太监吩咐道。

围观群众发出惊叹:“皇上亲自赐匾,这是天大的荣耀!”

王老三却始终没说出真相,知道有些秘密要带进棺材。

从此聚贤楼名气更大,生意更好。

但王老三从未对任何人说起那天的事,即使最亲近的家人也守口如瓶。

多年后有人问起匾额来历,他总是笑着说:“做人要有分寸,做事要有智慧。”

至于那天到底发生什么,他始终保密。

朱元璋时常想起那个春天午后和那个有智慧的掌柜。

那七个字不仅拯救了酒楼,更展现了普通人的大智慧。

王老三用智慧诠释了什么叫“民间智者”。

这个故事成为佳话,在民间流传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