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王必成来医院看望粟裕:有一个事你可要抓紧了

这天,王必成中将特地跑到301医院去看望老领导粟裕,跟他说有件事情得赶紧办。那时候,粟裕的身体状况很差,王必成心里挺着急,怕粟裕会把那事儿给耽误了。

真的很可惜,粟裕最终还是没能跟上。到底是咋回事呢?

粟裕麾下有三位勇猛的大将,他们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可惜的是,陶勇早早离世,粟裕对此深感悲痛。叶飞在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做到了副国级的高位。而王必成和粟裕之间的战友情谊,尤为深厚。

王必成来自湖北麻城,他小时候读书不多,但对打仗特别有天赋,很会指挥战斗,大家都叫他“王老虎”。在莱芜和孟良崮的两次大战中,他都建立了非凡的战功。

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特别叮嘱,对付74师时千万别忘了王必成。这是因为王必成的第六纵队和张灵甫的74师有着深重的仇恨。这个仇不报,六纵的战士们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最后,王必成带着第六纵队在孟良崮把张灵甫给打死了,总算是报了以前的仇。粟裕作为老领导,一直很体谅王必成的感受。而王必成呢,一辈子都特别敬重粟裕。

在王必成写的回忆文章里,他总是提起粟裕同志,对粟裕同志出色的指挥能力赞不绝口。

王必成不仅打仗是把好手,还特别有远见。他建议叶飞写本回忆录,记录下真实的历史,好让后人知道真相,别让某些人乱讲,把历史给搅浑了。叶飞听了建议写好了回忆录,可遗憾的是,里面提到粟裕的地方并不多。

王必成也很在意粟裕写回忆录的进展。粟裕到了晚年,心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想让自己的冤屈得到昭雪,另一件就是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回忆录。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粟裕都不太想写这本回忆录。

因为涉及的人和事太复杂,有些话说出来不方便,写下来又怕得罪人。1976年,粟裕的心肌梗塞又犯了,他感觉自己可能时日不多,还想再做点事情,觉得有必要把打仗的经验分享给现在和将来的人们。

因此,粟裕打算写本回忆录。他写得很用心,回忆录的前半部分描述得特别详尽。但到了80年代,粟裕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记性变差了,说话也不利索了。

写不容易,说也同样不容易。

就算是这样,粟裕还是继续写着回忆录,他有一组人帮忙。到了1980年,粟裕跟这组人说,回忆录写了有好几年了,现在有点头绪了,希望大家多钻研钻研,加快点进度。

粟裕还提到,以后他每周能聊聊一两个战役的情况。他来讲,再由写作团队详细记录下来。可谁成想,第二年粟裕又进了医院,而且一住就是快一年。这样一来,回忆录的写作计划又只能暂时搁置了。

1981年11月5号下午,王必成去医院301看望了以前的老领导。那时候,他已经不再当大军区司令员了,而是到了北京,当上了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

他很想知道粟裕回忆录写得怎么样了,催着粟裕快点完成。粟裕回答说,睢杞战役的部分已经写好了,还简单介绍了一下那场战役的情况。睢杞战役里的“睢”指的是河南的睢县,“杞”就是杞县,这场战役是豫东战役里的一部分。

粟裕的回忆录已经记录到1948年夏天了,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淮海战役部分,这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内容。王必成透露,他已经翻阅过回忆录的一些草稿,写得相当不错,里面有些事儿,他当时都不清楚,看了回忆录才恍然大悟。

粟裕后来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讲,睢杞战役这个标题可以改成睢杞战役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这样就把战役的前后情况都包括进来了。等回忆录出版时,这一章就变成了豫东战役这个名字。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去世了,可他写的回忆录里,像淮海战役这些特别重要的部分都没写完,留下好多空白。王必成之前就怕会这样,没想到真的成真了。

(可参考的书有:《勇猛战将王必成》《粟裕的往事回忆》《粟裕生平大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