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麻将桌上的片刻分心,会让 2.8 万元瞬间蒸发?四川威远这场闹剧,暴露的何止是孩子的天真。
熊大爷的损失已成定局。8 岁孙子小熊玩 “某某精英” 时被骗,一连串操作后,爷爷的积蓄成了骗子的囊中之物。这一切的源头,藏在游戏里那句 “交换游戏装备” 的留言里。
小熊在游戏里发了想换装备的信息,很快有人搭话。对方说组队玩更有意思,前提是按他的步骤来。孩子没多想,跟着下载了聊天软件,又装了能共享屏幕的程序。接着注册支某宝、云某付,每一步都照着做。
最后一步是人脸识别。对方说通过了就能组队,小熊赶紧去找爷爷。熊大爷正忙着打麻将,听孙子说玩游戏要刷脸,没细问就凑到了手机前。识别成功的提示刚跳出来,对方又让查微信余额,还让提到银行卡里。直到扣款短信一条接一条进来,小熊才慌了神,这才告诉家人报警。
类似的戏码不是第一次上演。前年湖南有位爷爷,被孙子以 “老师布置作业要人脸识别” 为由哄着刷脸,结果 5 万块没了。去年江苏也有 10 岁孩子,被 “游戏角色中毒要充值解毒” 的说法骗了 3 万。骗子的套路换汤不换药,都盯着孩子的单纯下手。
如今的骗子越来越 “高明”。以前骗密码,现在盯上人脸识别。家长总觉得 “孩子小,不会弄支付”,却忘了骗子会手把手教。屏幕一共享,孩子点什么,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游戏平台也难辞其咎,随便一条换装备的信息就能引来骗子,诱导下载的链接拦不住,说到底还是监管没跟上。
暑假成了骗子的 “黄金期”。孩子在家玩手机的时间多了,家长的警惕性却降了。总以为在家就安全,殊不知手机里藏着多少双眼睛。那些说 “孩子不懂支付” 的,不过是自欺欺人。
2.8 万买个教训够不够?下次会不会有更糟的结果?麻将桌上的疏忽能挽回,可人心的侥幸,才是最该警惕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