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A股罕见信号,5只科技股逆势暴涨,背后藏着两大硬科技龙头

A股科技板块出现一个罕见现象,在大盘震荡分化之际,中大力德的股价悄然突破90元关口。 这一涨幅的背后,是一笔32亿元的订单公告,作为宇树科技Walker X人形机器人行星减速器的第一大供应商,中大力德锁定了2025-2026年约25万台的供应量,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营收的1.5倍。

中大力德的走势是近期科技股结构性行情的缩影。 2025年下半年,科创100指数上涨43.47%,科创50指数上涨31.71%,资金持续向硬科技赛道集中。

这一趋势与两大产业动态紧密相关:宇树科技Walker X人形机器人月产能突破500台,摩尔线程GPU三季度出货量环比激增120%。 这两家分别聚焦机器人与AI算力的科技龙头,正通过供应链与资本纽带,带动一批A股公司实现逆势增长。

在机器人与AI算力双赛道交集的公司中,股价表现呈现三种典型模式。 中大力德代表的是“订单驱动型”阶梯式上涨。 7月宇树科技量产线投产后,中大力德减速器月出货量从6000台跃升至1.2万台,股价单月上涨38%。

8月中旬因行业PMI下滑出现回调,但32亿元订单公告发布后,股价迅速收复失地。 与此同时,其为摩尔线程智算中心供应的精密齿轮业务毛利率达到27.16%,较传统机械业务高出8个百分点,形成“双引擎”格局。

鸣志电器则展现了“技术突破型”的脉冲式暴涨。 8月26日前,市场对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关注集中在减速器,鸣志电器的空心杯电机未被主流资金关注,股价在65-72元区间震荡。 转折点来自其120W/kg功率密度空心杯电机通过宇树科技验收的消息。

这一技术突破使电机单价从800元降至650元,交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15天,直接带来宇树科技2000台灵巧手追加订单。 消息公布后5个交易日,股价从70元飙升至92元,单日最大涨幅19%。

胜宏科技的走势属于“赛道红利型”单边上涨。 作为摩尔线程高端PCB的独家供应商,其90%的采购占比与GPU出货量直接挂钩。

三季度摩尔线程GPU出货量达8.5万片,推动胜宏科技高端PCB营收同比增长85%。 8月中旬覆铜板原材料价格上涨5%,但凭借“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其高端PCB毛利率仍保持在32%。

大众公用的“稳健慢牛”则体现了产投协同的逻辑。 通过持股10.7996%的深创投,大众公用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0637%股权和摩尔线程0.18%权益。

这一股权关系转化为业务协同:上海燃气集团采购摩尔线程2000片GPU用于智能管网数字孪生系统,采购成本较市场价低15%。 三季度其智能管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0%,投资收益增长38%。

金发科技的“震荡上行”反映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博弈。 7月其碳纤维机器人外壳出货量达3000套,同比增长150%,推动股价从8.5元升至9.8元。

8月中旬传统塑料业务因原材料涨价毛利率降至12%,股价回落至9.2元。 但随后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散热模组材料业务毛利率达28%,碳纤维制品毛利率高达45%,两大新兴业务合计贡献毛利占比30%,推动股价重拾升势。

资金流向数据印证了科技赛道的热度。 2025年上半年,科创主题ETF净流入超百亿元,其中博时科创AIETF、易方达机器人ETF等净流入额均超过4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加计扣除比例升至150%等政策红利,以及科创50成分股一季度32%的营收增速,共同助推了资金向科技板块聚集。

机构调研显示,科技股内部呈现明显分化。 5月无人驾驶、AI与机器人、数字货币三大方向中,前两个主线表现突出。 特斯拉Robotaxi落地计划与荣耀5年100亿美元投入AI终端生态等事件,触发了产业链预期升温。

从估值角度看,这些科技股的动态市盈率呈现显著差异。 中大力德市盈率稳定在35-40倍,低于机器人核心部件行业45倍的平均估值。

鸣志电器市盈率32倍,低于同行业技术龙头40倍的水平;大众公用市盈率仅18倍,约为科技股平均估值的一半。 这种差异反映了市场对各类公司“绑定深度”与“盈利质量”的不同评估。

绿的谐波、汉宇集团等公司也展现出类似的绑定逻辑。 绿的谐波为宇树机器人提供占比超60%的谐波减速器,同时通过参股基金间接投资摩尔线程,并将减速器技术迁移至GPU散热模组。 汉宇集团则通过流体控制技术优化摩尔线程GPU集群冷却系统,已签署联合研发协议。

技术突破成为重估关键因素。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技术突破引发全球对国内科技产业链价值的重估,从硬件算力到终端应用的创新预期形成扩散效应。 这一背景下,宇树科技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提交IPO申请,摩尔线程也将于9月26日接受上市委审议。

产业景气与资金配置的同频共振,在科创板尤为明显。 截至8月28日,科创20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51.01%。

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均有布局,构建起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外部环境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升市场风险偏好,利好全球科技股交易。 国内政策与制度红利持续释放,“1+6”改革优化分层机制,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强化了市场对硬科技生态的信心。

从订单能见度看,设备订单已延长至2026年。 中大力德锁定的32亿元订单覆盖2025-2026年;鸣志电器电机出货量环比激增200%;胜宏科技产能利用率达98%。 这些可量化的数据,成为支撑股价的关键要素#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风险提示也清晰存在。 部分公司通过多层基金间接持股,实际持股比例与市值涨幅可能不匹配。 上市公司通过基金间接持股,实际变现周期可能长达3-5年,与二级市场炒作周期存在错配风险。 估值泡沫通过影子股从一级市场传导至二级市场的现象仍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