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传闻说,中国居然有600吨黄金藏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那地下金库里头。
听起来确实挺令人觉得难以置信的。
毕竟,中国可是有自己国家的钱袋子,为什么还要放着那么多黄金储备,却偏偏要把它们放在遥远的美国呢?
这里面的道理,让人不得不佩服一句,果然是大国的谋略啊!
策略背后的大国考量
二战一结束,世界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景象,百业待振,经济秩序得重新搭建。在这样的背景下,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纷纷汇聚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小镇。
经过20天的激烈磋商和讨论,一个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了。
那时候的美国,凭借在二战中没有受到战火波及的优势,还有在战时向各国大量出售物资积累起的丰厚财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了。
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了全世界的70%以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里,各国达成了共识,美元和黄金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固定挂钩,也就是说,美元就此成为了全球的基准货币。
其他国家的货币都和美元挂钩,采用固定却可以调整的汇率体系。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专门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提供短期资金援助,帮他们渡过难关。
这个体系的搭建,就像在全球经济里装上了一台以美元为动力的“引擎”。
为了方便国际贸易和结算,大家都想把黄金运到美国存放,比如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里。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安全稳妥的存放条件,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全球黄金的集散中心。
中国在慢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也顺应了这个大势,开始把一部分黄金放到美国,所以说这600吨黄金的跨国存放,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开始,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安排,也算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的一个象征。
除了历史背景和交易方便之外,安全保障也是中国决定将600吨黄金存放在纽约联储银行金库的关键原因之一。
安全考量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号称全球最安全的黄金存放地,保安措施之严密、防护设备之牢靠,真叫人叹为观止。
这座金库藏在地下25米深的位置,四面由54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和坚硬得不行的岩石紧紧包裹着,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地下城堡一样。
那座金库的门可是个 heavyweight,重达100吨的钢质大门,材质坚硬,工艺一流,常见的攻击方法根本伤不到它分毫。
金库里面呢,分成了122个独立的储藏空间,每个都装有多层密码锁,再加上24小时不停的监控系统,保障得非常严实。
不管白天黑夜,都有专门的安保人员24小时站岗,密切盯着金库里的动静,保证绝对安全无漏。
为了让黄金更安全一点,金库在平常的管理上也设立了非常严苛的规矩,比如说黄金的搬运只能在有3个经过严格背景检查和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动手。
而且整个搬运过程都被全程录像监控着,方便随时追溯和查证。再加上,金库会定期检测存放的黄金的纯度,还会核对重量,确保每一块黄金的品质和数量都一清二楚。
自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地下金库建好投入运行以来,没出现过一次黄金被盗或者抢劫的事儿。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么高的安全水平,也让世界各国对它的安保性能充满了信心。
对于黄金这种既有重要战略意义又具金融价值的资产来说,安全性当然是第一要务。中国在这里存放了600吨黄金,安全措施自然是相当讲究的。
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还是看中了它那无可匹敌的安全保障,能为国家的黄金储备筑起一个稳妥的“避风港”。
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很快就洞察到了它内在的矛盾,也就是那著名的“特里芬悖论”。
一方面,为了搞好国际贸易,各国都得用大量的美元来结算和作为储备货币,这就免不了让美元不断流出美国,导致美国长时间出现贸易逆差。
另一方面,要让美元继续稳坐国际货币体系的龙头位置,美国就得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这样才能保证美元的价值稳固,不至于松动。
这个矛盾,本质上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果然如此,随着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在战后很快走出阴影,全球经济局势开始改变,美國的经济优势也渐渐不像以前那样明显。
同时,美国因为频繁参与各种战争,军费支出高得吓人,国际收支也变得越来越差,美元的发行量愈发无法控制,它的信用也受到了很大考验。
到70年代初,海外储存的美元总值已经超过了美国黄金储备的四倍,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岌岌可危。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不再让美元换取黄金,这一关键时刻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溃。
结语
中国把600吨黄金存放在美国,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结合历史大势、交易方便,以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考虑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明智选择。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早就成了过去式,但它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还在持续,中国在美国的黄金存放,也算是这段历史的一个见证吧。
眼下,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迁,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步伐稳步向前,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话语权也在逐渐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