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的美俄峰会还没开场,莫斯科和华盛顿的代表团就已经在媒体上隔空过招。
这事儿得从肯特郡那场神神秘秘的下午茶说起——美国副总统万斯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躲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庄园里,手里攥着的和平方案活像超市里捆着赠品的促销套装,只是这次的赠品是乌克兰的领土。
普京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俄罗斯国防部那些西装笔挺的军官们早把谈判剧本写好了:乌克兰军队先撤出顿巴斯两州,俄罗斯才考虑按下暂停键。
这套路数跟菜市场里那些秤不准的鱼贩子一个样,活鱼进去,死鱼出来,还得搭上两个塑料袋。
特朗普嘴上说着"土地置换",眼睛却滴溜溜地打转,活像是看上了邻居家后院的二手割草机,又不好直接说要。
欧洲那帮老伙计们可就难缠多了。法德这对欢喜冤家罕见地统一了口径,意大利和波兰在旁边敲边鼓,芬兰这个新入伙的北欧汉子更是梗着脖子不松口。他们递过来的和平方案足足有披萨菜单那么长,核心条款就一条:要撤一起撤。这套"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俄罗斯的谈判代表差点把咖啡喷在文件上——莫斯科要的是实打实的战略纵深,不是北约东扩的通行证。
布鲁塞尔的政治分析师们私下议论,这场谈判就像两个离婚多年的夫妇在争孩子的监护权,可惜孩子都快成年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那个叫叶尔马克的主任,在社交媒体上发的那段话听着硬气,字里行间却透着急切——仗打不动了,可国土一寸都不能少。基辅街头那些退伍老兵蹲在小酒馆里发牢骚:"美国人把我们当筹码,欧洲人把我们当盾牌,俄罗斯人把我们当肥肉。"
英国bbc的驻莫斯科记者挖到个有意思的细节:克林姆林宫那些智囊团在闭门会议上,把这场谈判比作俄罗斯轮盘赌。但明眼人都知道,枪膛里压根没装子弹——普京手里攥着天然气管道这根救命稻草,欧洲人冻得直哆嗦的冬天马上就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老部下偷偷跟记者抱怨:"现在说的什么领土完整,跟2014年克里米亚那会儿说的有啥区别?"
有意思的是,《华尔街日报》那个跑外交线的老油条记者发现,这次美俄双方的谈判代表名单里,多了好些个能源公司的高管。这些西装革履的商人带着计算器来参加和平谈判,活像是要在停火协议里塞进几页天然气合同。基辅大学那位研究地缘政治的老教授在电视上苦笑:"看见没?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坦克后面跟着会计。"
眼看峰会日期逼近,华盛顿那些智库突然忙活起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乌克兰专家们在报告里写得明白:俄罗斯想要的是十九世纪式的领土扩张,欧美给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安全保障,这两套操作系统压根不兼容。有个退休外交官说得更直白:"这就好比有人要用比特币买伏特加,酒保只收卢布现金。"
芬兰边境的观测站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向边境调动的部队人数比上月增加了三成。赫尔辛基大学的军事研究员指着卫星照片说:"看见这些新修的铁路没?莫斯科在玩两手准备,谈判桌不行就掀桌子。"但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员私下嘀咕:"俄罗斯现在每个月军费开支占gdp的6%,他们能撑得比我们久?"
8月9日六国领导人那封联名信在各国媒体上刷屏,字里行间全是漂亮话。但柏林的地下酒吧里,几个德国外交部的年轻科员喝高了说漏嘴:"什么主权独立,不就是怕乌克兰难民继续往西欧跑吗?"这话虽然糙,但布鲁金斯学会的最新民调显示,欧盟国家支持继续军援乌克兰的民意,已经从去年初的68%跌到了现在的49%。
基辅街头的流浪歌手编了新歌,歌词里唱着:"美国人说坚持住,欧洲人说挺住,俄罗斯人说让路。"有个老兵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他想起顿巴斯前线的战友上周发来的视频——战壕里积着水,弹药配给减半,最值钱的装备是那台时灵时不灵的对讲机。这场被称作"二十一世纪最漫长冲突"的战争,已经把双方都磨得没了脾气。
峰会前最后72小时,莫斯科突然放风说要调整谈判立场。可打听半天才发现,所谓调整就是把原来的条件换了套说辞。华盛顿那边万斯副总统的发言人倒是说了句实在话:"这不是和平谈判,是止损谈判。"这话传到基辅,总统办公室里摔了三套茶杯。
倒是中东那边传回来个耐人寻味的消息:沙特和阿联酋的石油大佬们突然对乌克兰的重建项目表现出异常热情。迪拜的金融圈都在传,这些沙漠土豪们精明得很,早就算准了战后重建这块肥肉——打仗费钱,但重建更赚钱。有个伦敦投行的分析师开玩笑说:"沙特人在基辅的投资热情,比他们在卡塔尔世界杯买包厢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