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万万没想到!“闭关锁国”自毁长城,美国富强机会拱手送给中国

天啊,9月19日那天,特朗普又扔下了一颗炸弹。你看到那新闻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得反复看好几遍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项行政命令,没什么铺垫,上来就说,以后想拿H-1B签证来美国搞技术?行啊,先交10万美元。立即生效。

这数字听着就不太真实,像个玩笑。整个硅谷,我猜当时所有人的手机都响疯了,邮件、群聊,估计全在问同一个问题:这是认真的?从几百块钱的手续费,一夜之间,蹦到了一个普通工程师几年都存不下来的数字。这已经不是什么门槛了,这是一堵墙,一堵用水泥和美金砌起来、高得离谱的墙。我都能想象到大洋彼岸的中国,那些科技公司的HR们,看到这消息估计是想开香槟庆祝,又觉得不太厚道,只能憋着笑,脸都憋红了。

这事儿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在于,美国科技之所以是美国科技,靠的到底是什么?难道真是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天才特别多吗?不全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一直都是那个像巨型磁铁一样的系统,能把全世界最聪明、最野心勃勃的脑袋都给吸过来。H-1B签证,说白了,就是这块磁铁的电源开关。印度的代码天才,中国的AI专家,欧洲的芯片设计师……他们前赴后继地涌入硅谷,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技术奇迹。可以说,美国科技这座大厦,地基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进口大脑”夯实的。

结果呢?特朗普一纸命令,就像是嫌自家地基太牢固,非要自己上去踹两脚。10万美元,这对那些怀揣着改变世界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句“你别来了”。不光是个人,你想想那些嗷嗷待哺的初创公司,那些好不容易拿到A轮融资、正准备大干一场的小企业,他们哪来的钱为每一个新招的工程师支付这么一笔“入场费”?这等于直接掐断了他们的人才供应,创新还怎么搞?血液都要流干了。

嘴上说着是为了“保护美国人的饭碗”,可实际上呢?这更像是在挖自己国家的墙角。硅谷超过一半的技术岗都跟移民脱不了干系,你随便走进一家顶级科技公司,从底层码农到项目主管,里面有多少张不是白人面孔?现在这门一关,那些公司的CEO们,第一反应绝不是“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只用美国人了”,而是立刻打开地图,看看是去加拿大的温哥华开个分部更方便,还是干脆把整个研发中心搬到柏林去。

而且你看,这根本不是心血来潮。就在几个月前,6月4日,那个旅行禁令不也升级了吗,直接把阿富汗、缅甸这些总共12个国家的人给挡在了门外。一件件事串起来看,你会发现一幅画面越来越清楚:那个曾经自信地敞开怀抱,喊着“把你最好的、最聪明的都给我”的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安,像个受了伤的野兽,只想缩回自己的洞穴里。

一边忙着关上人才的大门,另一边呢,特朗普政府还在拼命地想把工厂弄回来。搞什么“制造业回流”,给进口芯片、半导体加上天价关税,就想逼着那些早就搬到亚洲的生产线再搬回美国。想法很丰满,但现实……现实可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最尴尬的是什么?是美国人自己好像不太想进工厂了。加图研究所有个调查,结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超过八成的人都说“对对对,我们支持制造业回流”,但问题一换,问“那你自己愿意去工厂上班吗”,愿意的只剩下两成。翻译一下就是:我希望街角能多几个工厂,但千万别是我得进去上班的那个。

再说了,就算工厂全回来了,又能怎么样?美国制造业的岗位本来就只占总数的7.9%,全回来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要命的是文化上的冲突。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的故事,简直成了个国际笑话。美国员工觉得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是天经地义,拒绝加班;而习惯了东亚模式的管理层看着这效率急得跳脚。最后呢?工厂进度一拖再拖,公司还被告上了法庭,说他们搞种族歧视,工作环境也不安全。这叫什么事儿啊。

传统行业就更惨了,比如造船业。政府问责局的报告都写得明明白白,劳动力严重短缺,有些船厂一年的员工流失率能高达100%——等于说干满一年的人一个都没有。而且招工还特别难,想找个技术合格、还没有毒品记录的工人都费劲。

你看,这边是门关得死死的,人进不来;那边是想让人干活,人不愿意干。

就在美国为了这些事头疼的时候,那些被拒之门外的聪明人,他们的目光还能投向哪里呢?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技术人才,曾经那个闪闪发光的“美国梦”,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在美国处处碰壁,一回头,发现家里的路不仅没堵,还铺上了红毯。

以前,去美国可能意味着三倍甚至更高的薪水。但现在呢?这个差距越来越小。你再把那高得吓人的生活成本、房子、孩子的教育,还有能不能方便地和家人团聚这些因素都算进去,回国的吸引力简直是几何级数地上升。国内的大厂在玩命招人,高校和研究所的经费拿到手软,各种给人才的扶持政策,那叫一个实实在在。

中国的态度,已经从过去的“欢迎回家”,变成了带着点焦急的“求你快回来”。这边的大门是敞开的,灯是亮着的,茶是热的。对于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于爱国情怀的选择了,这是一个无比现实的、关于个人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一边是高墙,一边是蓝海,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其实也说明了问题。中国GDP增长5.3%,看着稳,但内里全是硬货,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涨了9.5%,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的产量,更是疯了一样地暴增了35.6%和43.1%。反观美国,上半年的增长数据里,有多少是靠着关税壁垒让进口额下降,从而在账面上“显得”很好看?这种虚假的繁荣,又能撑多久呢?

历史这东西,总是喜欢玩角色扮演。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这些曾经的世界霸主,最后衰落的原因都出奇地相似:过度依赖军事和金融,把实体产业给玩空了。当一个国家开始觉得,印钞票和造航母比培养工程师和开工厂更重要的时候,那衰败的种子,其实就已经埋下了。

今天的美国,太像那个剧本了。军费开支比后面九个国家的总和还多,国债高到GDP的120%。当它忙着扩充移民执法队、建更多的拘留中心时,中国在“一带一路”上,帮东南亚国家修港口、建铁路。当它的造船厂为招不到工人发愁时,中国的海军舰艇,据说今年数量就要增加到400艘了。

特朗普的这些政策,短期看,或许能骗到一些选票,但从长远看,他放弃的是美国过去一百年里最珍贵的东西——那种对全世界人才的向心力,以及这种向心力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创新活力。这场全球竞赛,它不是拳击赛,而是马拉松。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的耐力更好,谁更能坚持开放和学习。

美国好像是跑累了,不仅自己停了下来,还顺手把跑鞋也给扔了。而中国呢?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弯下腰,捡起了那个被扔掉的接力棒,继续往前跑。

未来的世界技术中心会是哪里?现在说还太早。但有件事是确定的:谁对未来更开放,未来,就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