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越南一直盯着中国的广东、广西这事儿,你会相信吗?
早在清朝嘉靖年间,掌管越南的阮福映就提议将国家命名为“南越”,这事儿一传开,立刻让嘉庆皇帝心里打起了十二分的警觉。
要说这“南越国”的叫法,可是别有一番深意,它起源于秦末汉初赵佗建立的政权,范围更是包括广东、广西还有越南北部这些地方。
由此可见,阮福映提议采用这个国名,毫无疑问暗藏着这个东南亚小国对两广地区的觊觎心思。
为了打消这些小心思,清朝政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阮氏政府的请求,还把国名定为“越南”,这样一来就好区分啦。
谁曾料到,事过两百多年后,越南依旧在盘算着打广东、广西的主意,不光在史书里写着失去两广让越南“门户大开”,还经常宣传广州就是越南“丢失的国都”。
以前,越南人只敢把自己当成个番邦,啥事都不敢多说,现如今倒是频繁在舆论上发力,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会萌生这么离谱的想法呢?
文明中转站
你知道吧,越南的历史几乎一直都跟中国的影响紧密相连,自从秦始皇统一岭南开始,越南北部那块地基本上就归属于中原王朝管辖了。
虽然中间也出现过赵佗自己当老板,割据一方建立南越国的小插曲,可后来汉武帝一出手,把南越平定了,还设立了交趾郡来管辖,之后又一次明确了对这片地的统治权。
话说,南越国那会儿对这片地方的治理,虽然不是没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但也算是有点影子存在。
广州凭借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既是中原文化南传的前哨站,也是越南文化北漂的要道。
所以说,赵佗在建立国家的时候,就把番禺(就是现今的广州)定为首都,搞得广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地带。
两广一带的“转运”作用,促使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文化元素陆续传入越南北部,这些变迁对越南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中原王朝几百年的“浸润”,到隋唐时期安南都护府建立的时候,越南的官制、教育体系、礼节以及宗教等各个领域已经几乎和中原完全一样啦。
从这个角度来说,越南的文化发展历程,几乎就像是一部“通过两广地区吸收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录似的。
也许正是因为广州在那段时间里占据了核心位置,才让后来出现“广州是越南曾经失去的都城”这种误解的根源埋下了伏笔……
革命摇篮
要知道,古时候南越国的存在可是把中国和越南的历史和地理联系得妥妥的,而到近现代,革命的浪潮又给广州和越南之间的关系添上了更丰富的精神底蕴。
在法国的殖民统治时期,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想得到外界的帮助,而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广州变成了越南革命志士们寻求庇护、取经交流、磨炼思想的“热炉”。
20世纪头几年,胡志明到了广州,搞了个“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还办了不少期政治训练班,真是热火朝天。
在这些培训班里,中国共产党的同志亲自给越南的学员们讲解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把革命的火种一棒棒地传递给了几百名越南的年轻人。
范文同、黄文欢等越南第一代领导集体,也都是在这里接受了进一步的学习,为两国之间那份浓厚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些从广州出发的“开路先锋们”的带动下,越南的革命运动才得以把民族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论有机结合,最终在1930年组建了越南共产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不仅为越南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重要基因,还在后来的中越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
在抗法战争那会儿,许多越南革命干部靠着广州和广西边境的通道,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仅拿到各种物资支持,还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
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枢纽,不仅方便革命力量之间的联系和中转,也为越南革命关注中国社会变化和民族解放提供了一个“观察站”。
在这儿,越南人瞅见了中国是怎么依靠农民群众来发动全民抗战的,看到他们又是怎么在殖民压榨下集中起民族的力量。这些教训,个个都让越南未来的战略方向变得无比深刻和有启发。
所以说,连越南不少领导人在回忆里头都提到,无论是自己成长的过程,还是对国家争取独立的探索,他们都曾在广州的街头留下过思考、讨论,甚至暗中筹谋的痕迹。
对他们来说,广州不只是一个外国的城市,更像是一段共同记忆的托载地。
再造民族认同
就是说,尽管中越两国的渊源渊源很深,情谊也挺紧密,可归根结底还是比不过越南自己那份执着的雄心壮志。
毕竟,越南这个国家自带“骆越”土著文化背景,说明它对外来的文化天然就有一种“地缘保护”的本能反应。
得说,越南人曾照搬中国炎黄二帝的起源故事,硬生生地给自己编了个“古史传说”,用来塑造民族认同感。
这么个国家,要是真想完全融入咱们中华文化,恐怕还得再努力点儿呗。
所以说,咱们中国古代王朝对越南那长达千年的统治啊,在越南的史书里头,怎么描述呢?那自然是不出意外地带点“悲情”色彩的历史故事啦。
越南的历史学者们还真是挺拼的,竟然不遗余力地把赵佗捧成了他们的“民族开拓者”。不仅把他原本作为中原汉族将领的身份给抹掉了,还坚持说南越国就是“越南第一个政权”。
这真是硬说的天花乱坠,完全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赵佗的南越国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割据政权,连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都记载过,赵佗曾向汉朝 bow称臣纳贡,自认“蛮夷大长”。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情况,越南人偏偏还要断章取义,显然就是想给那所谓的“失地论”找个合理的借口。
在他们眼里,汉朝占领了岭南地区,尤其是把五岭当做天然的防线,这样一来中原的军队就能“畅行无阻”地突入,而越南就变得“无险可守”了,最终国家的防御也逐渐敞开了大门。
没错,这个所谓的“五岭”指的就是咱中国的两广地区嘛。
为这事,元朝跟明朝的军队翻越了“五岭”进了越南,也就成了越南人所谓“失去故乡”的那“铁般的证据”啦。
就是说,就算明朝军队是在越南黎朝先侵占我方土地、还杀了我方官员的情况下,才开始反击,这也是合理合法的正当行动啦。
实际上,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岭南始终都只是中国领土中的一部分罢了。
说白了,早在秦始皇开凿灵渠的时候,中原和岭南就已经连通了。到了汉武帝那会儿,番禺(就是广州)成了个国际大港口,这跟那会儿交趾郡(越南)还处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简直天差地别。
再说了,中国历朝历代对越南都一直抱着把它当作藩属的小国的态度,从来没真正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个宗藩体系,正好就说明了,越南和两广一直都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地位也是天壤之别。
历史与现实交织
到了现在,越南人还在宣称“广州是越南失去的首都”,这可不再是单纯的无知了,里面肯定还夹杂着越南人在争夺历史话语权的那些“小心思”。
随着中国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升级,特别是一带地区,尤其是广州,那可真是被这个新时代赋予了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越南经济专家阮德成曾经这样总结过越南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广州。”
中国在越南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行业,而越南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钢铁等生产资料,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样一来,可以觉得,阮德成的那句话,实际上就是把越南过去“失地论”的观念和目前的经济野心紧紧结合在一块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们的眼里,广东那些成熟的制造经验、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全都被看作是越南迈向发达国家的绝对“助力”。甚至有人觉得,只要拿下了广东,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简直就离他们不远了。
可这套自我安慰的把戏,在他们“重写历史”的时候早就用过了,史书里都还搞不清楚状况呢,更别说在现实中实现那些荒唐的梦想了嘛……
越南人对于广州的向往,其实就是一层又一层历史记忆缠绕在一起的结果,算得上是多重记忆的叠加吧。
可别忘了,史书上那些内容总是可以被改写,认知也能被人为塑造,可唯有那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无法被改变的越南历史的最大见证……
参考文献
[1]《中越关系两千年》[M] 文庄
[2] 《越南的政治与经济以及中越的关系新动态》[M] 潘金娥
[3] 《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在广州》[J]毛峥嵘
[4] 《广州人民对越南革命的援助与支援(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J]杨万秀
[5] 《列国志-越南》[M] 利国、徐绍丽、张训常
这个链接指向的是哔哩哔哩上的一个视频,具体内容可能涵盖各种话题,比如娱乐、学习或其他方面。你如果想要了解视频的详细内容,可以点击链接自己去看一看,估计会有你感兴趣的信息哦。
你可以试着访问这个链接,里面是哔哩哔哩上的一个视频,内容范围挺广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感兴趣的那些主题。点进去看看,估计会发现不少好玩的或者有用的东西啦。
你可以去浏览这个地址里的内容,挺多有趣的或者有价值的信息在里面,或者会符合你需要的那些话题。打开链接试试,说不定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
你可以看看这个链接里的内容,里面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点,或者说可能对你有帮助的资料。点开试试看,说不准能发现你喜欢的信息。
这个链接里面的内容大概是关于最新的新闻报道,具体细节你可以点击查看全面信息,或许会有你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