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晚报记者 郭玉红 通讯员 李丽华 文/图
龙泉公园一隅,象山苍翠环抱,文明湖碧波轻漾。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静静伫立在龙泉中学南门西侧,与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比邻。这是荆门人民为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树立的精神丰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日,记者在龙泉公园讲解员贺妍妍的带领下,探访这段红色的历史。
纪念馆展现抗战史诗
走进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迎面一幅“精忠报国”巨型浮雕瞬间攫住目光: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将士们持枪冲锋,张自忠将军目光如炬,穿透烽火凝望远方。两侧石柱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抗日名将 民族英烈;高风亮节 气壮山河”,十六个大字气势磅礴。
自浮雕东行,展厅呈环形布局,分为“生平”“家庭及西北军时期”“长城抗战及华北从政时期”“徐州会战时期”“驻防荆门保卫鄂西时期”“壮烈殉国”“永远的怀念”等部分。馆内陈列大量历史文字与珍贵影像资料,辅以生动图画与视频,令人恍若置身烽火岁月,亲见张将军的戎马生涯。
“驻防荆门保卫鄂西时期”(1938-1940)展区,以图文形式讲述张自忠将军驻防荆门、保卫鄂西的事迹。武汉失守后,为固守襄河一线、确保鄂西及荆沙地区,1938年11月18日,张自忠率总部进抵荆门,总司令部设在龙泉中学。面对日军空袭,他亲自指挥军民疏散隐蔽,积极组织备战:转移重要物资、组建担架队、设置防空哨等,并动员军民:“要在此地决一死战,以死报国。”
“壮烈殉国”(1940.5.10-16 血染襄东)展区,再现将军最后一战的悲壮场景: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亲临前线,重创日军。自11日起,日军以半数兵力攻击张自忠所部及前线总部。张自忠率领3000名将士血战数日,歼敌5400余人。16日,日军调集6000余人和飞机大炮合围,疯狂进攻。激战中,张自忠将军身中7弹,壮烈殉国。
贺妍妍动情地说,每当讲解至此,她常深情诵读将军的最后一封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闻者无不动容。特别是中小学生,常眼含热泪。
贺妍妍补充道,现展馆为2019年重建开放的新馆,其前身为1985年建于陆夫子祠内的旧馆。2018年,借龙泉公园整体改造之机,政府决定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单独建馆,并于次年重新开放,成为全市各中小学及各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碑一亭见民心
出纪念馆南行五六分钟,在文明湖畔浓荫掩映处,可见一座飞檐青瓦碑亭——张自忠亭,亭中立着张自忠将军纪念碑。贺妍妍说:“这是荆门人民用石头刻写的敬仰。”
碑亭背后有一段感人往事:1940年5月21日,张自忠将军灵柩运往重庆安葬,途经荆门时,万余民众沉痛迎灵路祭。随后,当时的县政府根据民众意愿,组织工匠石刻张自忠将军纪念碑,将其嵌立于文明湖畔的象山东麓。后来经过风雨侵蚀,原碑体逐渐破损,最终只留下碑槽。
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荆门市政府特选本地墨玉石重建此碑,立于文明湖西的象山东麓。后应民众呼吁建亭护碑。有部分人士建议增设张自忠将军石雕像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以完整展现将军事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3年,建馆工作启动。全国著名雕刻家、山东省潍坊市陈修林先生受邀雕刻张自忠将军半身石像,石像刻成后立于张自忠亭南侧。将军之女张廉云感叹:“唯有荆门的雕像,我认为最好。”
1995年,张自忠纪念馆于陆夫子祠北侧正式开馆,张廉云专程来访,留言道:“今建馆、立碑、塑像,纪念先父,教育后代。衷心感谢荆门各界人士、各级领导对先烈的爱戴。”同年9月,将军嫡孙张庆隆博士、张纪祖先生来访,慨叹道:爱国卫国则人所爱之,此乃永恒胜利!
不熄的精神火炬
如今,龙泉中学的琅琅书声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的肃穆庄严交织成独特风景。新馆开放6年来,已接待450余批团队、累计1.3万余人次参观。“每次讲解都是精神洗礼,”贺妍妍说,“当孩子们在将军绝笔信展柜前屏息驻足,我知道爱国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参观者无不为张将军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重温英雄事迹,皆想起将军铮铮誓言:“力战而死,无愧国家,无愧民族。”
夕阳为象山镀上金边,文明湖水波光粼粼。纪念馆前绿树挺拔,恰似将军留下的民族气节——纵然烽烟散尽八十载,碧血丹心永照汗青。荆襄大地的每一寸山河都在诉说:有一种英雄气概,穿越时空而光芒永驻;有一种民族精魂,历经劫火而历久弥新。
张自忠将军简介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笔从戎。全面抗战爆发后,任五十九军军长。1938年2月首战淝水,3月再战临沂,4月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5月奉命掩护大军从徐州突围,9月开赴潢川阻敌,屡创辉煌战绩,10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1月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总部设于荆门龙泉中学等地。之后率右翼各军转战荆门、宜城、钟祥、随县、枣阳、京山一带,屡次重创日军,被蒋介石誉为“全国之模范战场”。
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面对优势日军,张自忠以“有我无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战死求胜”的决心,率军东渡襄河,与敌展开殊死拼杀,战果显著。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陷入重围,誓死不退,最终弹尽力竭,不幸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张自忠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张自忠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入选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瞭望中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