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股市里,魔幻的事儿是不是特别多?
就说这个长城军工。
你看它的财报,能把人看傻。去年一年,净亏损3.63个亿。这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它的毛利率,你猜多少?
负的。
-1.43%。
这啥概念?意思就是,它每卖出去一件东西,不仅不赚钱,还得往里倒贴钱。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按道理,这种公司,股价不应该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吗?
可人家偏不。
短短39个交易日,股价跟坐了窜天猴似的,直接干上天了,翻了四倍还不止,疯涨了425%。
我看到这数据的时候,说实话,也懵了半天。
一边是基本面烂到家的无底洞,一边是资本市场烈火烹油的狂欢。这冰与火的场面,实在太分裂了。到底是谁在里头点火,又是谁给的胆子?
其实啊,点燃这把火的,是一个故事,一个听起来特别美的故事。
市场上突然到处都在传,说长城军工的大老板,那个特别牛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要搞大动作了,要重组。
要把那些压箱底的好东西,什么导弹啊、无人机啊,这些一听就高大上的优质资产,都装到长城军工这个壳里。
这一下就把所有人的想象力给勾起来了。
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下一个中航电测”。当年中航电测也是这么个重组预期,股价一口气翻了十几倍,创造了神话。
人都是有记忆的,尤其是赚钱的记忆。
于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剧本就这么写好了。至于公司现在亏不亏钱,谁还关心呢?大家赌的是未来那个金光闪闪的“黄金屋”。
传言就像病毒,散户们听了热血沸腾,觉得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可光有散户,掀不起这么大的浪。
真正搅动风云的,是那些潜伏在深水里的大佬。你去看龙虎榜,一排名单,全是熟面孔。
“宁波桑田路”、“章盟主”……
这些名字,在股市里就是顶级玩家的代号。他们手里攥着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嗅觉比谁都灵敏,手法比谁都快准狠。
他们玩的就是“龙头战法”。在一个题材刚冒头的时候,就用巨大的资金优势,把最有辨识度的那只股票,死死地封在涨停板上。
就是要把它打造成明星,打造成全市场的“总龙头”。
只要龙头不倒,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跟风资金涌进来,帮他们抬轿子。他们就像乐队的指挥,手一挥,整个市场的钱都跟着他们的节奏跳舞。
赚钱效应一旦形成,那种疯狂的氛围,没几个人能抵抗得住。
但是,咱们把目光从K线图上挪开,回到这家公司本身,你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地基,其实是沙子做的。
为啥它会“卖一单亏一单”?
这背后有个很深层的原因,叫“军品定价机制”。
这么说可能有点复杂,我打个比方你就懂了。
假如你开了个面包店,最近面粉、黄油、人工、房租,啥啥都在涨价,你的成本眼看着就扛不住了。
可这时候,有个规定,说你这面包关系重大,为了稳定,一个就只能卖5块钱,多一分都不行。
你怎么办?
你只能硬着埋头做,做得越多,自己贴的钱就越多。
长城军工面临的,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戴着镣铐跳舞”的困境。军品采购为了控制国防成本,价格是被管得死死的,通常就是审定的成本加上5%左右的利润。
问题是,原材料价格在市场上是波动的,研发投入更是个无底洞。去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就激增了19%。这些真金白银砸下去,短期内根本没法通过提价转移成本。
这就造成了一个死结:公司越是努力搞研发、谋发展,账面上的亏损可能就越难看。
所以你看,即便没有那个“重组”的故事,它靠自己想在短期内扭亏为盈,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
这么一想,那飞上天的股价,是不是显得更像一个巨大的泡沫?
最有意思的来了。
眼看着股价越来越疯,连公司自己都坐不住了,心里发毛。
它连着发了好几个公告,那措辞,说实话,我很少见到上市公司对自己这么“狠”的。
直接挑明了说,现在的交易,纯粹是“击鼓传花效应”。
啥叫击鼓传花?
就是个博傻游戏。鼓声停的时候,那朵烫手的花在谁手里,谁就得认栽。
公司等于是在扯着嗓子喊:“各位!别炒了!我这里头没东西!你们这是在玩火!”
可市场根本不听。
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出大招:申请停牌核查。
很多人可能觉得,停牌是好事,能让股价冷静下,是个避风港。
错了。
在A股,这种因为暴涨而触发的停牌,根本不是避风港,它就是一桶冰水,是监管给你强行踩下的“急刹车”。
你想想,那些顶级游资,为什么能把股价推上去?靠的是资金的合力和情绪的连续性。
停牌几天,直接就把这个连续性给切断了。
场内的资金出不来,场外的资金进不去。大家冷静下来一琢磨,这股价是不是太高了?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等到复牌那天,会发生什么?
之前获利的游资大佬们,会不计成本地砸盘出逃,他们跑得比谁都快。而那些在高位冲进去、被关在里面的散户,就成了案板上的肉,想跑都跑不掉。
那天的龙虎榜看得清清楚楚,大佬们在卖,机构一个没来,接盘的全是散户。
这场资本的盛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它与价值无关,与公司的未来无关。
它只是一场由顶级玩家主导,利用一个美丽传说,收割市场情绪的游戏。
当大戏落幕,灯光亮起,你才会看清,原来舞台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