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外卖,为何成了难啃的骨头?

"一瓶可乐三块五,配送费敢收我五块?这买卖咋算都亏得慌!"老王盯着手机屏幕直嘬牙花子,半夜想喝冰可乐的他被外卖平台价格劝退。便利店外卖这档子生意,表面看是块香饽饽,实际啃起来满嘴碎渣子。

便利店的货架就像个杂货铺,从三块钱的矿泉水到二十块的洗发水,零零碎碎摆满四面墙。可这些玩意儿经不起外卖的折腾,五块钱的泡面加上配送费直接身价翻倍,顾客心里那杆秤立马就歪了——楼下小卖部溜达五分钟能解决的事,谁愿意当冤大头?配送小哥也犯愁,接个便利店订单得在货架间转悠半天,又是找创可贴又是核对巧克力口味,最后捧着堆七零八碎的小物件,活像个人形自动售货机。

算账的时候更让人心凉半截。餐馆送份五十块的黄焖鸡,配送费占个零头不显眼。便利店二十块的订单里,配送成本生生啃掉小半利润。有店主掰着手指头算过,卖三十单外卖的利润,抵不上货架上丢包香烟的损失。更别说那些临期食品,原本还能指望街坊邻居消化,上了外卖平台直接变成差评炸弹。

电商平台搞起促销来更是不讲武德。便利店卖二十五的洗衣液,网购赶上活动九块九还包邮,这谁顶得住?隔壁药店现在也玩跨界,感冒灵搭着维C泡腾片搞组合销售,价格比便利店单买还便宜两块钱。顾客心里明镜似的——买零食图个方便,真要囤货谁不会打开购物软件比价?

不过真有狠角色在这行当里闯出名堂。南京有家便利店专攻夜猫子市场,凌晨两点能送热乎关东煮,搭配网红汽水做成深夜治愈套餐。上海某连锁店把现磨咖啡机搬进外卖清单,九块九的美式配三明治,硬是从奶茶店嘴里抢下早餐市场。这些精明商家把便利店玩出了新花样,像变形金刚似的根据订单随时切换形态。

配送这潭深水也被搅出了新动静。有平台搞起"拼单配送",把方圆三公里订单打包发货,配送费直接砍半。更绝的是智能柜配送,小哥把货往小区柜子里一塞,顾客啥时候方便啥时候取,省下大把等电梯的功夫。杭州某社区便利店甚至训练出"人肉GPS"型店员,方圆五百米内的老顾客住哪儿门儿清,送单速度比外卖平台预估时间还快十分钟。

说到底便利店外卖就像跷跷板,一头坐着顾客的即时需求,另一头压着商家的成本算计。玩得转的店家早就摸出门道——把十块钱的生意做出二十块的服务,在电商和药店夹缝里种出自家菜园子。那些死磕矿泉水泡面的,迟早被市场教做人。毕竟现在消费者精着呢,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中间那个平衡点找不准,再好的生意都能做成慈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